[发明专利]一种感潮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1233.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玮;徐晶鑫;周凯;徐鹏;张妍;雷潘;柴跃跃;吴彦颖;徐延琦;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薛海霞;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潮河段 航道整治 河段 潮差 工程规划设计 参考指标 断面流量 工程领域 关系曲线 河床形态 数学模型 治河工程 作用曲线 每一级 水动力 水位差 可用 潮汐 相等 径流 分析 水位 河道 绘制 塑造 潮流 研究 | ||
1.一种感潮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流量输沙率法应用于感潮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之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潮流数学模型,计算研究河段选定断面年内逐时水位流量、洪枯季大潮潮差以及洪枯季水位差;
步骤二,将河段某一断面流量分成若干相等的流量级,确定各级流量出现的频率P;
步骤三,计算出相应于每一级流量的造床作用QnP乘积值;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计算出相应于每一级流量的QnP乘积值,其中Q为该级流量的平均值,根据马卡维耶夫法的理论,某个流量造床作用的大小与其输沙能力的大小有关,对于潮汐河口,以悬移质输沙为主,水流输沙能力表示为:
Gs=bQn (2)
式中Q—某级流量,b—系数,n—指数;Gs—水流输沙能力;
在计算中指数n分别取2、3、4;对于各断面不同指数n的造床作用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将各个流量的造床作用除以所有流量造床作用的最大值;
步骤四,绘制Q~QnP关系曲线,从关系曲线图中找出造床作用的极值,相应于此极值的流量即为所求的造床流量;
步骤五,分析造床流量与沿程断面洪枯季潮差变化,分析潮汐与径流动力对造床流量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建立计算河段潮流数学模型,在一维潮流数学模型中,采用Saint-Venant方程组作为控制方程,其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表示为:
式中:x和t分别为距离和时间的坐标;A为过水断面面积;Q为流量;h为水位;q为旁侧入流的流量;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α为动量校正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
上下边界分别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其中上边界为模型运行时间内逐日流量,下边界为模型运行时间内实测逐时潮位资料;利用实测上下边界间实测站点水文资料对潮流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达到精度要求后可以计算出各断面的逐时流量、水位,由于受到潮流的上溯作用,部分断面的流量可能会出现负值,为了计算简便,在考虑往复流的造床作用中认为潮流与径流的造床作用相同,因此,实际处理中取所有流量的绝对值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计算时将所得流量值从大到小按一定间隔为一区间分组,分别统计各个区间流量值数量除以数据总量即可得出频率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将步骤三得到的Q及P代入计算QnP,可以得到各断面的Q~QnP关系曲线,即综合造床作用曲线;从关系曲线图中找出造床作用的极值,相应于此极值的流量即为所求的造床流量;对于径流作用为主的河段断面综合造床作用曲线存在两个峰值,即有两个造床流量,分别为第一造床流量和第二造床流量;对于潮汐作用为主的河段,根据最大的造床作用对应流量的一定比例作为造床流量群的上下限,分别作为第一造床流量与第二造床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感潮河段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包括:将沿程各个断面第一造床流量、第二造床流量、洪季潮差、枯季潮差、洪枯季水位差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洪季潮差和枯季潮差值代表潮汐动力强弱,洪枯季水位差则代表径流动力强弱,结合沿程径流与潮汐动力变化分析水动力塑造河床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2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现浇连续箱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
- 下一篇:河流清淤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