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0662.1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1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那永洁;朱建国;欧阳子区;满承波;高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循环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为多个耐火耐磨材料制备而成的单体结构件拼接而成,各单体结构件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
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外部;以及
填充层,为耐火保温材料,填充于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的空间,并接触内壳的外周和外壳的内壁,
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为耐热保温浇注料或耐火保温可塑料,
所述粘结剂被配置为在使用时能够开裂,使得单体结构件之间没有硬性的连接,而由所述填充层定位和支撑单体结构件,
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为黏土质、刚玉质、碳化硅质、氮化硅质,或者上述材料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体结构件包括提升管、旋风分离器和返料器,所述提升管上端与所述旋风分离器上端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连接返料器上端,返料器下端再连接至提升管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筒体形状,或者为局部与内壳相匹配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钢板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高温粘结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包括紧贴于外壳内壁的纤维保温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各连通口,连通口包括加料口、排料口、测量口和/或取样口,各连通口穿过外壳,各连通口与内壳通过粘结剂连接。
8.一种循环流化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设计时,将循环流化床内壳的结构拆解为多个单体结构件;
(2)采用耐火耐磨材料制造所述单体结构件;
(3)将所述单体结构件用耐火粘结剂粘结成整体;
(4)采用钢板制造外壳,外壳开设有预留口;
(5)将粘结固化后的内壳从外壳预留口置入外壳内并定位;
(6)用耐火保温材料填充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空间,并接触内壳的外周和外壳的内壁,将外壳上的预留口密封,
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为耐热保温浇注料或耐火保温可塑料,
所述粘结剂被配置为在使用时能够开裂,使得单体结构件之间没有硬性的连接,而由所述填充层定位和支撑单体结构件,
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为黏土质、刚玉质、碳化硅质、氮化硅质,或者上述材料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包括:在所述外壳的内壁粘贴纤维保温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还包括:将连通口穿过外壳,连通口与内壳通过粘结剂连接,所述连通口包括加料口、排料口、测量口和/或取样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06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燃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贴壁风装置
- 下一篇:锅炉吊挂管防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