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明治”型超快光电探测金属超结构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2921.0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9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亮;闫树斌;张志东;王继成;赵学峰;崔建功;薛晨阳;张文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H01L31/09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明治 型超快 光电 探测 金属 结构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领域和微纳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三明治”型超快光电探测金属超结构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海陆空一体化战略的迅速发展,“高超”武器的突破性进展,使得目标运动速度大大加快,大量航空航海装备对跟踪系统的跟踪动态性能、快速红外成像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越来越激烈的海洋争端中,实现对特定光信号的探测与响应、快速成像显示至关重要,快速响应光电探测器是实现舰船预警跟踪、轨迹预测、近程监视、舰船识别、海岸成像、夜间导航、精确定位的关键。针对海上复杂的气候条件,中波红外(3-5µm)和长波红外(8-12µm)波段的波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最少,但是,各自波段红外探测的性能都有一定的缺陷。8-12µm窗口比3-5µm窗口对目标和背景间的微小温度差更加敏感,能实现长距探测,但是在潮湿条件下其性能下降极其严重。而3-5µm窗口对潮湿环境敏感性要低很多,但是在温度低于20度是性能变差且易受阳光闪烁的影响。所以,必须实现对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协作探测的快速探测,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海上作战环境。
石墨烯-硅异质结已经被证明具有独特的结构与优异的光电性能,以及优异的光伏特性,可以被应用在光电探测领域。以往的研究中,石墨烯-硅异质结由于存在较高的暗电流,从而影响了其作为光电探测器的探测能力。石墨烯光电转换结构是突破超快光电探测技术的瓶颈所在,石墨烯薄膜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寿命太短(1ps),未能解决石墨烯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在其寿命内有效收集的关键问题。因此,急需采用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来开发制造新一代的惯性导航器件的高精度部件。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采用石墨烯制作的光电探测器由于光生载流子较少使得灵敏度受限、传输速度较慢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表面生长一层二氧化硅的硅基片的石墨烯薄膜-贵金属超材料结构-石墨烯薄膜的一种“三明治”型超快光电探测金属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三明治”型超快光电探测金属超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一层石墨烯薄膜转移到表面生长一层二氧化硅的硅基片上;
第二步:在第一层石墨烯薄膜上匀一层负光刻胶;
第三步:采用电子束曝光系统对第一层石墨烯薄膜上的负光刻胶进行曝光,并进行显影、定影处理,在负光刻胶层上得到由若干间隔距离为纳米量级的方形凹槽组成的槽阵列;
第四步:利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向方形凹槽内沉积金属Ag;
第五步:采用剥离工艺将负光刻胶去除,则在石墨烯薄膜上得到由若干间隔距离为纳米量级的金属Ag组成的金属Ag阵列结构;
第六步:利用磁控溅射薄膜沉积系统向第一层石墨烯薄膜上沉积电介质层TiO2,电介质层TiO2将金属Ag阵列结构覆盖(金属Ag的顶面裸露);
第七步:在电介质层和第一层石墨烯薄膜上位于电介质层两侧的位置匀一层正光刻胶;
第八步:采用套刻工艺对正光刻胶曝光、显影、定影,将第一层石墨烯薄膜上电介质层TiO2两侧的正光刻胶去除;
第九步:利用纳米团生长工艺在第一层石墨烯薄膜上生长一层金属Au作为电极薄膜,该电极薄膜位于电介质层TiO2的两侧;
第十步:利用剥离工艺将正光刻胶去除;
第十一步:将第二层石墨烯薄膜转移至电介质层TiO2上,最终得到石墨烯薄膜-贵金属超材料结构-石墨烯薄膜的“三明治”型金属超结构。
本发明制得的金属超结构中夹心层的贵金属超材料结构具有的纳米级间隙使得光生载流子在电极间的传输时间压缩到亚皮秒量级,故贵金属超材料结构的加入能够使得石墨烯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在其寿命内得到有效的收集,其光响应时间达到纳秒量级,从而实现了超快速的光电探测。金属超结构实现高灵敏的原理一方面是贵金属超材料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能够有效增强石墨烯薄膜的吸光性能,使得石墨烯薄膜产生有效应的光生载流子,另一方面,贵金属超结构的SPR效应能够进一步增强石墨烯薄膜光生载流子的产生。这两方面导致光生载流子增加的机理使得该光电探测器能够实现高灵敏的探测性能。
因此,本发明开展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实现超快、高灵敏超快光电探测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将墨烯薄膜-贵金属超材料结构-石墨烯薄膜的“三明治”型结构应用于光电探测技术中具有很好的创新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2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线切片的制绒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