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3654.0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房昺;宋颖刚;原玲;刘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40/24;C10N50/1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100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干膜润滑剂 防咬合 挤压 极压添加剂 制备技术领域 常规溶剂 成膜树脂 二硫化钼 极压润滑 快速固化 现场使用 乙醇去除 偶联剂 润滑剂 预混液 质量份 备料 树脂 溶剂 改进 汽油 | ||
本发明属于润滑剂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的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干膜润滑剂的组分及质量份数比为:溶剂:100份;二硫化钼:40份~60份;成膜树脂:10份~20份;偶联剂:1份~2份;极压添加剂:2份~10份。制备的步骤如下:备料;制备预混液;添加树脂;添加极压添加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极压润滑性能,满足了孔强化工艺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常温快速固化,并能采用常规溶剂例如汽油、乙醇去除,方便了现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剂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的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满足直升机钛合金中央件、连接件零件承力孔的长寿命要求,必须进行孔强化工艺。在该工艺中,无论采用一次挤压还是二次挤压,如不进行润滑,芯棒和衬套孔壁挤压时会因摩擦力和变形较大而咬死,使挤压无法进行。公开号为CN102199474A的一种金属零部件用干膜润滑剂,由固体润滑剂,耐磨添加剂,分散剂,抗氧化剂,磁性添加剂及粘结基体组成,可应用于各种机械金属零部件的永久润滑,耐磨性较好,其缺点是:第一、在快速挤压时的极压润滑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孔强化工艺的要求;第二、不能常温快速固化,固化后也不能采用常规溶剂去除,不方便现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以便提高极压润滑性能,满足孔强化工艺的要求;同时,实现常温快速固化,并能采用常规溶剂去除,方便现场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膜润滑剂的组分及质量份数比为:溶剂:100份;二硫化钼:40份~60份;成膜树脂:10份~20份;偶联剂:1份~2份;极压添加剂:2份~10份;所述二硫化钼为颗粒直径≤5μm的微粉;所述成膜树脂为聚酰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类偶联剂或硅烷偶联剂;所述极压添加剂为氯化石蜡、磷酸酯或硼酸盐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所述溶剂为丁酮、二甲基甲酰胺、正丁醇或二甲苯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如上面所述的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步骤如下:
1、备料:按干膜润滑剂的组分及质量份数比称取原料;
2、制备预混液:将二硫化钼、偶联剂加入溶剂中,加热至70℃~90℃,搅拌0.5h~1h;
3、添加树脂:向预混液中加入成膜树脂,继续搅拌0.5h~1h;
4、添加极压添加剂:向预混液中加入极压添加剂,加热至70℃~90℃,搅拌0.5h~1h后停止加热搅拌,冷至室温后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极压润滑性能,满足了孔强化工艺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常温快速固化,并能采用常规溶剂例如汽油、乙醇去除,方便了现场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膜润滑剂的组分及质量份数比为:溶剂:100份;二硫化钼:40份~60份;成膜树脂:10份~20份;偶联剂:1份~2份;极压添加剂:2份~10份;所述二硫化钼为颗粒直径≤5μm的微粉;所述成膜树脂为聚酰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类偶联剂或硅烷偶联剂;所述极压添加剂为氯化石蜡、磷酸酯或硼酸盐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所述溶剂为丁酮、二甲基甲酰胺、正丁醇或二甲苯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如上面所述的挤压防咬合干膜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步骤如下:
1、备料:按干膜润滑剂的组分及质量份数比称取原料;
2、制备预混液:将二硫化钼、偶联剂加入溶剂中,加热至70℃~90℃,搅拌0.5h~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3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