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肉灵芝快速驯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1738.0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钟琳;马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琳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3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6 | 代理人: | 杨红军 |
地址: | 134300 吉林省白***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灵芝 快速 驯养 方法 | ||
一种野生肉灵芝快速驯养的方法,涉及肉灵芝菌种培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a把经过检测的野生肉灵芝洗净、磨碎、过筛,形成太岁肉糊备用;b按冬虫夏草:白糖:太岁原液:太岁肉糊=13~27:4~8:7~13:55~70重量比选取材料,之后把冬虫夏草磨碎、滤渣,加入白糖、太岁原液、太岁肉糊搅拌均匀,形成备用料;c把三项土置于大缸内50~80厘米厚,拍平;把b步骤的备用料置于三项土上,经过6-8天,形成肉灵芝源体;d取出肉灵芝源体,洗净放在缸内,按肉灵芝源体重量的40-60%加入营养液,经过6-8天,即驯养成人工肉灵芝。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将野生肉灵芝快速驯养,从而为其尽快地转化为正常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类培育技术,进一步是肉灵芝快速培育技术,尤其是野生肉灵芝快速驯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肉灵芝为一种古生物种,《本草纲目》等中国古医籍中早有记载。”近年来研究表明,肉灵芝为一种“大型粘菌复合体”,含有核苷酸、卵磷脂、几丁质、白蛋白、黄酮、多糖、谷胱甘肽、皂甙、甲壳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一种人们知之甚少的新物质PQQ(吡咯喹啉醌)。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呈有机态形式存在,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人体细胞理想的营养补充剂。研究发现,肉灵芝具有与灵芝类似的功效,其作用正逐步研究开发应用。目前对肉灵芝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对肉灵芝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届时,肉灵芝必将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领域公知,人工肉灵芝繁育的一般做法是:将菌种(肉灵芝的肉体)置于水中,形成肉灵芝原液(即核酸),再将肉灵芝原液固化,之后,再分离成新的菌种,进行新的繁育。人工肉灵芝的菌种来源于野生肉灵芝,野生肉灵芝由于所处环境营养的缺乏,生长特性往往受到压抑,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传统方法没有对野生肉灵芝进行驯养,而是将野生肉灵芝直接进行养殖。申请人研究发现,这样做的缺陷是:唤醒野生肉灵芝的生长特性这一过程十分缓慢,肉体增大一倍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严重影响了整体繁育速度。
目前肉灵芝产业逐步兴起,对肉灵芝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样,对肉灵芝种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自然界中的野生肉灵芝非常少,这就需要充分发掘利用野生肉灵芝资源。为加速肉灵芝的培育,本申请人经多年深入研究,探索出野生肉灵芝快速驯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肉灵芝快速驯养的方法,使用本发明可快速驯养肉灵芝,提高肉灵芝产业化速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野生肉灵芝快速驯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把经过检测的野生肉灵芝洗净、磨碎、过筛,形成太岁肉糊备用;b按冬虫夏草:白糖:太岁原液(核酸):太岁肉糊=13~27:4~8:7~13:55~70重量比选取材料,之后把冬虫夏草磨碎、滤渣,加入白糖、太岁原液、太岁肉糊搅拌均匀,形成备用料;c把三项土置于大缸内50~80厘米厚,拍平;把b步骤的备用料置于三项土上,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经过6-8天,形成肉灵芝源体;d取出肉灵芝源体,洗净放在缸内,按肉灵芝源体重量的40-60%加入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经过6-8天,即驯养成人工肉灵芝;人工肉灵芝加入矿泉水就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即生产核酸)。
进一步:
所述a步骤中磨碎,可以用打浆机打碎。
作为优选,所述b步骤中,按冬虫夏草:白糖:太岁原液(核酸):太岁肉糊=16~24:4~7:8~12:58~68重量比选取材料。更优比例为:按冬虫夏草:白糖:太岁原液(核酸):太岁肉糊=18~22:5~6:9~11:60~66重量比选取材料。
所述c步骤中的“把b步骤的备用料置于三项土上”,是通过用去除针头后的医用注射用针管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太岁的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琳,未经钟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17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