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节流阀的下放回收机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7007.9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4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贾鹏;董天艺;沈照月;王刚;张弛;王向宇;孟永红;王洪海;赵义伟;吴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流阀 阀体 回收 机具 下放 螺母丝杠机构 漏斗形导向 水下机器人 安装基座 升降机构 升降平台 锁紧机构 蜗轮蜗杆 引导装置 导向杆 导向孔 升降架 吊孔 深海 套筒 拆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节流阀的下放回收机具,用于深海中节流阀的更换与回收,该装置的机架最上方有一个吊孔,中间部分为节流阀升降机构,其中通过ROV接口带动升降平台上的蜗轮蜗杆螺母丝杠机构完成阀体的提升和下降,升降架设计有节流阀的锁紧机构和引导装置。最下方为漏斗形导向套筒,与安装基座上的导向孔和阀体上的导向杆能够精确的完成阀体的定位。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不仅更加容易导向对中,而且更加方便水下机器人的安装及拆卸,能够有效的解决对于水下节流阀的安装和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放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节流阀的下放回收机具,属于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下节流阀是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设备,主要作为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等水下油气生产装备的执行器。水下节流阀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定期回收维护和重新下放安装,目前,国内对水下节流阀的研究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当节流阀出现故障时,需将水下设备整体吊装至陆地进行节流阀的更换,其成本高,难度大,操作复杂,因此需要一种配套水下工具对节流阀进行单独的下放和回收。其中,由于节流阀易损坏且水下对中难度大,需要解决粗导向、精导向、软着陆、锁紧等诸多问题,因此至今尚未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粗对中、精对中、装置间的相互锁紧,并且带有下放缓冲装置实现软着陆而提供一种水下节流阀的下放回收机具,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加有效地保障节流阀的安全更换,满足其水下下放回收的作业要求,提高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端设置有吊孔的机架、设置在机架下端的导向筒、设置在机架中间位置的升降平台、安装在升降平台上的蜗轮蜗杆丝杠螺母升降机构、与蜗轮蜗杆丝杠螺母升降机构的蜗杆连接的ROV接口、与蜗轮蜗杆丝杠螺母升降机构的丝杠的下端固连的升降架、设置在升降架上的导引装置、与导引装置配合的节流阀、与导向筒外形一致的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的两侧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节流阀的阀芯与中心孔配合,所述节流阀的下端设置两个与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杆,节流阀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对阀体耳环,升降架的下端对称设置有一对与阀体耳环配合的升降架外耳,安装基座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对安装基座耳环,机架的下端对称设置有一对与安装基座耳环配合的机架外耳,且安装基座耳环与机架外耳、升降架外耳与阀体耳环均通过锁紧装置实现连接和断开,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对应外耳上的锁紧法兰和设置在锁紧法兰内的安全把手,锁紧法兰上设置有双L型槽,安全把手设置有与双L型槽配合的销轴。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与导向筒连接处的两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包括与机架固连的弹簧架、弹簧,弹簧的上端与弹簧架固连,弹簧的下端是自由端。
2.所述蜗轮蜗杆丝杠螺母升降机构包括蜗杆、蜗杆啮合的蜗轮、与蜗轮固连的螺母和与螺母配合的丝杠。
3.所述安装基座和导向筒均是漏斗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漏斗形套筒外表面与安装基座的漏斗形导向筒贴合,实现节流阀安装粗导向,并通过导向杆和导向孔的配合实现精导向,有效解决了节流阀安装的对中问题。2、本发明通过升降装置,能够将水下节流阀缓慢下放至正确安装位置,实现了阀体的软着陆,避免水下节流阀的损坏。3、在水下节流阀下放回收的过程中,本发明通过机架安全锁紧装置,将下放机具和安装基座相互锁紧;通过阀体安全锁紧装置,将水下节流阀与升降装置相互锁紧,使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可靠。4、本发明通过缓冲装置,能够有效减小下放回收工具与安装基座接触时的冲击力。5、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全程由ROV机械手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够满足深水作业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水下节流阀安装前示意图;
图2是机架安全把手解脱状态示意图(图1中局部放大图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70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