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及对应的译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0218.1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1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军;张根宁;王延峰;何大治;徐胤;刘宜璠;钱程;熊帅;赵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广播 通信 系统 信令码 编码 方法 对应 译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及对应的译码方法,其中所使用的信令码编码码字是码长为N、信息比特长为K的raptor‑like结构的LDPC码字。一般系统中的信令码在噪声超过码字本身能够译码的门限时,完全无法正常工作,系统会处于不能工作的状态,但本发明中提供的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及对应的译码方法,可以在噪声超过码字本身能够译码的门限时,启动叠加译码,并在叠加译码成功译码后,根据不常变比特再译码常变比特,最终可以成功将所有码字译出。虽然这样会导致系统在接收到开始几帧数据时不能正常工作,但经过足够的帧后,系统便可以正常工作了,大幅改善了系统的抗噪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编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及对应的译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广播系统应用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物理层信号的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如适配不同的终端和提供各类质量的视频服务等。因此,在数据信息之前需要添加信令信息来指示接收机的参数配置。信令信号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类似于DVB-T2的P1信号或ATSC3.0的Bootstrap信号,该类信号一方面用于时频同步和信号检测,另一方面则是用于少量的信令传输。该信号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因此所携带的信令信息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如指示带宽信息和基带采样率等。然而该信号的信令传输效率很低,一个符号只能携带个位数的信息比特,远远不能满足系统需求。因此需要设计能高效且稳定地传输信息的信令信号,如DVB-T2的P2信号和ATSC3.0的preamble信号。该类信令信号的设计思想与数据部分相似,但由于其携带的信息决定了接收机的重要配置,因此比数据部分信号要求更强的鲁棒性,需要采用特定的保护措施,如低码率编码,低阶调制和特殊设计的交织等。通常情况下,对于信令信息比特的编码也需要单独设计,称为信令码。信令信息包含两大类信息,一种信息基本不随时间改变,如标准版本号,射频中心频率和MIMO信息等;另一种信息则会经常随时间改变,如UTC时间等。可以利用信令信息的以上特点,对信令码的设计进行优化,或专门针对该特点进行设计。
LDPC码字自从1963年由Gallager博士首次提出以来,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它的理论基础确实已经逐渐完善。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可以设计出具备逼近香农限,并且实现复杂度低的LDPC码字。为了能够适应未来系统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性能的要求,针对LDPC码字的研究已经逐渐从纯理论转移到理论结合应用需求的领域。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就要设计特定的LDPC码字,以满足需求。针对上文所述的信令码中部分信息基本不随时间改变,部分信息经常随时间改变这一特点,可以设计专门应用于信令码的LDPC码字,使其在普通的噪声环境下不损失性能的同时,可以在更为恶劣的噪声环境下经过特殊的编译码处理,也能正常工作。
信令码具有以下特点:部分比特基本不随时间变化,部分比特经常随时间改变。但并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优化的信令码编译码方法。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广播通信系统中的信令码提供抗噪性能更好的编译码方法,即提供一种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及对应的译码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广播通信系统的信令码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待编码码字分为常变部分和不常变部分;
步骤S2:
对常变部分进行CRC编码,获得CRC校验位1,并将校验位1拼接到常变部分之后,获得信息位常变部分;
对不常变部分进行CRC编码,获得CRC校验位2,并将校验位2拼接到不常变部分之后,获得信息位不常变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0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