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废水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8044.0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新会区双水益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废水预处理 废水处理领域 芬顿氧化 工业废水 逻辑程序 酸性染料 絮凝沉淀 调酸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预处理方法。在DCS自动控制系统按照预定逻辑程序自动调节下,通过调酸、芬顿氧化与絮凝沉淀处理、两个步骤完成对酸性染料工业废水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工业废水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逐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工业废水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这些都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水因其污染物难降解,对水处理系统要求尤为严格。
关于水处理系统,现有技术大部分为人工操作,不仅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而且不能实现实时检测控制。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较高并且不稳定。同时,现有技术对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适应性低,仅能在较低浓度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不适合间歇生产、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大的中小型化工企业。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实时监控的、能够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保证稳定运行的一种工业废水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废水处理浓度跨度大、管理方便、能够实现自动实时监控的一种工业废水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废水预处理方法,包括调酸、芬顿氧化与絮凝沉淀处理步骤。
所述调酸步骤,包括酸性废水调节池、废水上水泵、调酸釜。酸性废水调节池中设置远程液位计,中和釜进口阀设置成远程电磁阀。酸性工业废水集中到酸性废水调节池中,当酸性废水调节池液位达到设定高度时启动废水上水泵,将废水打入调酸釜,后向调酸釜加入废硫酸,调节PH值至酸性(3.4-5.0)。调酸步骤目的是使废水满足芬顿氧化对PH值的要求。
所述芬顿氧化与絮凝沉淀处理步骤包括水计量槽、硫酸亚铁配制釜、石灰配制釜、PAM配制釜、PAM计量槽、双氧水计量槽、硫酸亚铁计量槽、氧化釜、中和釜、沉降釜。将部分所述生化处理步骤处理过的合格废水打入水计量槽,水计量槽液位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关闭入口阀门;水计量槽中的水靠高度差自动定量流入硫酸亚铁配制釜、石灰配制釜及PAM配制釜中;向硫酸亚铁配制釜中加入定量的硫酸亚铁,搅拌后通过硫酸亚铁上料泵打入硫酸亚铁计量槽;向石灰配制釜中加入定量的石灰,搅拌后通过石灰上料泵打入石灰计量槽;向PAM配制釜中加入定量的PAM,搅拌后通过PAM上料泵打入PAM计量槽。
由所述调酸步骤处理过的废水通过氧化上料泵打入氧化釜,当氧化釜液位达到设定值时关闭氧化上料泵;向在搅拌状态下氧化釜中依次定量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将废水通过中和釜上料泵打入中和釜。
中和釜液位达到设定值时自动关闭中和釜上料泵;开启石灰配制釜倒料泵,将石灰乳由石灰配制釜打入中和釜,同时开启中和釜搅拌电机使反应快速均匀;当中和釜上的PH计测定PH值达到设定值(7.8-8.5)时,自动关闭石灰配制釜倒料泵。
中和釜处理过的废水通过沉降釜上料泵打入沉降釜;沉降釜液位到设定值时自动关闭沉降釜上料泵;开启PAM计量槽出口阀门,使PAM靠高度差由PAM计量槽定量流入沉降釜,同时开启沉降釜搅拌电机使反应快速均匀,PAM全部加入后自动关闭PAM计量槽出口阀门。
沉降釜处理过的废水通过压滤上料泵通入压滤机,压滤后滤液打入中和废水槽,滤渣运出厂处理。
所述控制系统为DCS控制系统,所述处理装置各步骤的液位计、PH计、泵开关、搅拌开关、控制阀门均为远程控制,检测传入DCS系统后由DCS系统按照预定逻辑程序自动调节控制。同时本系统可纳入企业自身的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便于管理。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新会区双水益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新会区双水益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8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