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9456.8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7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成;杨兴圣;赵伟;商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山前 地震 资料 处理 深度 速度 建模 方法 | ||
1.一种用于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速度约束反演对叠前时间偏移均方根速度进行局部单点控制,再经DIX公式转换为时间域层速度,然后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深度域层速度体并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初始层速度模型;
2)采用式(1)的层析目标泛函对步骤1)所得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初始层速度模型进行网格层析反演优化,得到优化速度模型;
L(s)=||AΔs-Δt||2+||μΓΔs||2 (1);
其中,L(s)为层析目标泛函;A为灵敏度矩阵,其元素表示射线在网格内的路径长度;△t为慢度扰动前后的走时残差;△s为慢度更新量;μ为相应网格内的射线覆盖次数;Γ为一阶导数型正则化矩阵;
所述网格层析反演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步骤1)所得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初始层速度模型对工区所有数据体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深度域数据体;
b)提取深度域数据体的地震属性体,所述地震属性体为地震资料同相轴的连续性体、地层倾角体及方位角体;
根据地层连续性,提取地震资料的内部反射层位;
根据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的共成像点道集,拾取目标测线的深度剩余速度,得到深度剩余速度体;
c)将地震属性体、内部反射层位、深度剩余速度体融合创建数据库并与每个地震记录对应;
d)建立式(1)的层析目标泛函,在数据库信息的约束下,求解,即得优化速度模型;
所述求解为利用射线追踪获取射线在速度模型网络单元中的射线路径求取灵敏度矩阵A;通过深度偏移共成像道集剩余曲率与走时残差的转换关系间接求取走时残差△t;
3)利用优化速度模型对工区所有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深度域叠加数据体,然后将其比例到时间域,在时间域进行构造解释,得到构造模型;
4)采用井约束对构造模型进行层析反演优化,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DIX公式如式(2)所示:
式(2)中,Vi为第i层的层速度;νi、νi-1为第i层和第i-1层的均方根速度;ti、ti-1为第i层和第i-1层的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层析反演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a)对构造模型的第一层实行网格层析反演对速度模型进行更新;
b)采用井分层数据对构造模型第一层速度模型更新后的深度偏移结果进行层位比对;如吻合较好,则不再迭代更新该层的速度;如不准确,进行多次迭代,直到井震吻合度好;
c)构造模型的第一层井震吻合好后,依次进行各层的速度更新,直至所有构造模型的层位速度模型更新完成,整体深度偏移结果剖面井震吻合度好,即完成山前带高陡构造深度域速度建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94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