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极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8579.X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延斯·舒尔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景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3/26 | 分类号: | H02K2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瑞士布***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极 电刷 换向 直流 电动 马达 | ||
1.具有定子(2)和转子(3)的两极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所述两极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设有具有n个线圈段(13.1至13.7)的中空圆柱形无铁心绕组(13)和具有n个换向器段(14.1至14.7)的换向器(14),每个线圈段(13.1至13.7)电气地连接到两个相邻的换向器段(14.1至14.7),重心轴线(AS1至AS7)与转子轴线(A)垂直地相交并且穿过线圈段(13.1至13.7)的重心(S)或所述线圈段(13.1至13.7)的中心线(MS1至MS7),所述中心线(MS1至MS7)穿过所述重心(S),并且所述转子轴线(A)跨越限定相关联的所述线圈段(13.1至13.7)的角位置的线圈平面(ES1至ES7),所述换向器段(14.1至14.7)的电气地连接到所述线圈段(13.1至13.7)的两个电刷接触表面(K1至K7)之间具有距离(AK1至AK7),其中距离平分线(HA1至HA7)与所述转子轴线(A)垂直地相交,所述距离平分线(HA1至HA7)和所述转子轴线(A)跨越限定相关联的所述换向器段(14.1至14.7)的角位置的换向器平面(EK1至EK7),并且其中n为整个自然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段(13.1至13.7)的所述线圈平面(ES1至ES7)被布置成相对于相关联的所述换向器段(14.1至14.7)的所述换向器平面(EK1至EK7)围绕所述转子轴线(A)在>45°至<135°的角范围内旋转校正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极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角度(α)在60°至120°的角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极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范围为75°至10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极 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角度(α)大体上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极 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13)的所述各个线圈段(13.1至13.7)至少大部分相对于所述转子轴线(A)倾斜伸展。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极 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绕组(13)的展开中的所述线圈段(13.1至13.7)的各匝各自具有菱形形状,所述菱形形状的前部顶端和后部顶端位于所述绕组(13)的面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极 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段(13.1至13.7)的第一匝和所述线圈段(13.1至13.7)的最后一匝各自设有电气地连接到相应的相关联的所述换向器段(14.1至14.7)的绕组抽头(18.1至18.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极电刷换向直流马达(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抽头(18.1至18.7)设置在最靠近所述换向器(14)的那个绕组的面侧。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极 电刷换向直流电动马达(1),其特征在于,绕组抽头(18.1至18.7)从所述绕组(13)倾斜地引出,以弥补所述校正角度(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景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湖景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857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