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锚索锚固段的防护结构及其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4748.2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松;刘庆元;黄波;高和斌;聂彪;周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分院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李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索锚固 承载体 防护筒 防护结构 架线 密实 锚固段 掉块 孔壁 锚索 塌孔 注浆 防护 安全隐患 工程锚固 两端开口 溢浆孔 注浆体 扰动 绑扎 充填 端头 锚孔 前部 筒状 外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索锚固段的防护结构及其防护方法,该防护结构包括承载体、至少一架线环和防护筒;承载体固定在锚索锚固段的端头;至少一架线环固定在锚索锚固段并与承载体相间隔;防护筒呈两端开口的筒状,防护筒套设在承载体和架线环的外部,并与承载体和架线环绑扎固定。本发明通过在锚索锚固段安装防护结构,有效避免了在锚索安设过程中可能因锚孔扰动而出现锚固段孔壁塌孔或掉块,造成锚索锚固段注浆不密实,降低了锚索工程锚固性能,防护筒能够有效保护锚固段免受孔壁塌孔或掉块影响,防护筒溢浆孔能够使浆液在承载体前部防护筒内充填密实,保证注浆体强度,使锚索锚固段注浆效果和质量更佳,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索锚固段的防护结构及其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锚索工程结构在滑坡、高边坡、隧道洞室、大坝基础、深基坑加固等永久性土木加固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
如图1所示,锚索工程的施工过程大致如下:
1、在需锚固的边(滑)坡相应位置钻设锚孔;
2、用钢绞线编制锚索;
3、将锚索安置于锚孔中,锚孔孔口123预留的钢绞线122(也称张拉段,如图1中的C段)外露于锚孔孔口123外,在锚索工程质量检测中利用该段外露部分进行检测,图1中A段即自由段12(钢绞线121+钢绞线122)外设套管13,余下至孔底部分称为锚固段11即图中的B段;锚固段11位于边(滑)坡滑动面(图1中虚线部分)以下,自由段12(钢绞线121+钢绞线122)的长度确定锚固段11的锚固起始位置,自由段12(钢绞线121+钢绞线122)与锚固段11的交界处14即为锚索锚固起始位置。
4、将砂浆注入锚孔内,由孔底返浆直至溢满,锚固段11钢绞线被砂浆全部包裹密实,而自由段12钢绞线(即钢绞线121+钢绞线122)由于外设套管13而不与砂浆直接接触,因此相对自由。
5、注浆完毕,对钢绞线进行张拉,使自由段12伸长而产生预应力,待钢绞线张拉至设定的载荷时,在锚孔孔口123锁定钢绞线122,使钢绞线122对岩土体施加预应力,提高边(滑)坡抗滑力。
然而目前边(滑)坡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锚索沿钻孔安装时,因为抖动、扭转等,有时难免造成锚孔的锚固段孔壁出现局部塌孔或掉块情况,造成锚固段注浆不密实,注浆体强度降低,导致预应力锚索结构锚固性能下降,耐久性降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索工程结构的隐蔽性,使得这些质量隐患不能被人们及时发现,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锚固段承载力降低或不足的危害,病患不断累积发展恶化,最终可能会造成锚索工程结构的突然性失效破坏,给线路的运营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锚索锚固段的防护结构及其防护方法,以解决锚索安装时可能由锚孔锚固段局部塌孔或掉块而引起的注浆不密实、不饱满问题,造成锚固强度不足的质量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锚索锚固段的防护结构,包括承载体、至少一架线环和防护筒。承载体固定在所述锚索锚固段的端头;至少一架线环固定在所述锚索锚固段并与所述承载体相间隔 ;防护筒呈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防护筒套设在所述承载体和所述架线环的外部,并与所述承载体和所述架线环绑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溢浆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筒为镀锌铁皮筒或硬质塑料筒。
进一步地,所述架线环呈板状,其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架线环通过所述安装孔穿设在所述锚索的钢绞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分院,未经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4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