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2837.3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林;林黑着;李涛;杨育凯;虞为;黄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A01K61/10;A23K50/8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03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捕 养殖 黄斑 篮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诱捕海区的选择、诱捕纳苗网箱装置的制作、自然诱捕纳苗以及养殖日常管理步骤,同时根据黄斑篮子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摄食和行为特点,实现了黄斑篮子鱼的自然纳苗并进行网箱养殖,使整个黄斑篮子鱼的捕抓及养殖过程中不离水,避免了因捕抓及运输操作引起的黄斑篮子鱼应激和集中抓捕而彼此刺伤。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黄斑篮子鱼网箱养殖苗种因抓捕和运输出现刺伤和应激而难以养成的难题,并开拓了黄斑篮子鱼的自然纳苗、网箱饲养、轮捕轮卖、循环养殖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黄斑篮子鱼网箱养殖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养殖技术,大大提高黄斑篮子鱼的养殖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篮子鱼( Siganus) 隶属于鲈形目、篮子鱼科,为沿海小型鱼类,分布广泛,在中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因其杂食偏植食性的食性特点,且喜食附着藻类,具有饲料便宜、养殖成本低、抗病力强、饲养周期短等优点。近年来,黄斑篮子鱼的养殖在我国东南沿海发展迅速,已成为近海海水网箱养殖主养和混养杂食性鱼类新对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黄斑篮子鱼作为少有的经济海水养殖杂食性鱼类,是开发利用并建立海水健康养殖模式的重点研究对象。但是黄斑篮子鱼的全人工规模化繁殖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我国黄斑篮子鱼养殖苗种主要是从自然海区中直接捕获,捕捞野生黄斑篮子鱼用的网具主要为硬质网笼,该种网笼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但在起捕时网笼中黄斑篮子鱼会离水而受到应激,且黄斑篮子鱼的应激反应十分强烈,受惊时鱼体体色急剧变深并向上跳跃,成鱼比幼鱼更甚。离水很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同时,黄斑篮子鱼的背鳍、胸鳍、臀鳍上均长有坚硬且长的刺,长刺的根部会分泌毒液,被刺到时会感到剧痛,在捕获野生黄斑篮子鱼时,常因彼此刺伤而饲养失败。其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黄斑篮子鱼养殖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旨在解决传统捕抓过程中黄斑篮子鱼因应激反应而易受伤等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海区的选择
选择浅海港湾, 5-15m水深的半开放海区,有天然屏蔽,海区地势平坦,
泥沙质地且潮汐海水流动通畅,海流流速20~50 cm/s,表层水温18~28℃,溶解氧6mg/L以上,透明度0.5~1.5 m,pH 7.2~8.5;
(2)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网箱装置的制作
所述网箱装置包括一网箱,所述网箱四周的网衣上至少开设一网口,所述网口通过一过鱼通道与一诱捕黄斑篮子鱼的网笼连通,所述网笼上设有一由所述网笼的网体向所述网笼内部逐渐变小的半椭圆形进鱼通道,所述进鱼通道底部设一诱食台,所述过鱼通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过鱼通道分别与所述网箱以及所述网笼可拆卸连接;
(3)自然诱捕纳苗
按照上述步骤(2)的技术方案将本网箱装置组装完成后,在诱捕网笼的诱食台上放置诱饵,黄斑篮子鱼被诱饵吸引,从内部逐渐变小的半椭圆形进鱼通道游进网笼后,将无法掉转游出,只能往过鱼通道方向继续游动,从而经过过鱼通道自然游进网箱中,网箱内拉绳上悬挂有浒苔、马尾藻、江蓠、海葡萄以及饲料包,自然诱捕纳苗的黄斑篮子鱼即可在网箱得以人工驯化和饲养;
(4)网箱养殖日常管理
当诱捕进网箱的黄斑篮子鱼的密度达30-40 kg/立方水体时,将诱捕黄斑篮子鱼的网笼拆下,并将过鱼通道远离网箱的一端拉出水面绑在网箱框架上,或者将过鱼通道用绳子打结不让网箱中黄斑篮子鱼游出网箱,同时开始对网箱中诱捕的黄斑篮子鱼进行日常养殖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2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