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镜面点胶粘接支架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6641.3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2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辉;蔡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3/02;F16B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喻慧玲 |
地址: | 06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面点 胶粘 支架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镜面点胶粘接支架生产系统,包括设于工作台纵向方向上依次设有点胶机构、粘接机构、第二上料机构、施压机构和检查机构,以及分别设于工作台开始端和结束端的第一上料机构和筛分机构。可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自动控制,使点胶量满足使用要求;点胶机构分组设置,可满足不同产品对点胶部位不同的要求,可是在一个点胶机构上完成不同点胶频率的点胶工作,每组点胶机构互不影响,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玻璃面板上的受力进行分解,将点胶、粘接、施压分开施力,保证玻璃面板不会压裂;零件的上料机构设于粘接与施压机构之间,使粘接与点胶工序,粘接与施压工序均间隔完成,使粘接更牢固,产品质量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镜面点胶粘接支架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某些材质的要求,当零件组装时需要进行粘接,而不适合打孔组装。最常见的是在玻璃上进行点胶粘接。
目前对需要的产品进行点胶时,通常是采用人工点胶的方式来进行点胶,在被粘接的零件(例如小支架等)上点胶,然后施压在预定粘接的位置,该人工操作容易出现点胶过多或过少的现象,点胶过多需要干固的时间较长,点胶过少则粘接不牢固,在长时间的试用下容易出现松脱现象,致使产品需要维修,增加额外的成本。这样就需要增加对点胶量工序的进一步处理,使之符合要求后,再对其产品安装。该操作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且成本高。
而且,现有的产品在使用时间长之后出现脱落的现象,不仅与点胶量有关,而且还与点胶后安装零件的时间有关,由于胶水不易过黏稠,否则时间久了胶水变干无法再使用,使用小型点胶机时,胶水会堵塞胶头,使出胶量变少。所以,一般使用的胶水较稀,点胶后需放置一定时间后再粘接,粘接后也不宜马上施压。
在对玻璃加工组装时,玻璃的受力有一定的要求,不易过大,而现有的加工过程中,多为人工施力,力道控制不稳,并且点胶和施压的力同时实施,玻璃承受的力相对分解力来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点胶量精准,施压力小,产品质量高的一种玻璃镜面点胶粘接支架生产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镜面点胶粘接支架生产系统,包括分别设于工作台开始端和结束端的第一上料机构和筛分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上方设有点胶机构、粘接机构、第二上料机构、施压机构和检查机构,以及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机构、粘接机构、第二上料机构、施压机构和检查机构按上述顺序前后设置,传送装置将玻璃镜面从工作台开始端输送至结束端;所述点胶机构包括设于工作台左右两侧的两根平行的第一滑杆,两根第一滑杆之间设有一个、两个或多个滑板,每个滑板上设有软管连接点胶机的点胶头,所述点胶机构上设有一组、两组或多组转杆,所述转杆的组数与滑板的数量相同,每组转杆包括平行位于点胶机构前后两端的两根,每组转杆上对应设有通过皮带连接的转轮,每组转杆连接一伺服电机,且每组转杆上的皮带与一个滑板固定连接;所述粘接机构包括设于工作台左右两侧的两根平行的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之间设有移动架,移动架上设有多个放料装置;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设于工作台左右两侧的上料装置以及设于传送装置上方且固定于工作台上的料板,料板向粘接机构方向倾斜,料板上表面设有与放料装置对应的定位卡槽,料板下表面设有震动器;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于施压区上方的施压框板,施压框板下表面的四角与设于工作台上的上下伸缩装置连接,施压框板下表面设有多个施压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上下两组输送链条和设于输送链条上的拼接式输送板,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和筛分机构均包括一升降输送台,升降输送台包括一升降柱和设于升降柱上方的平台,平台上方设有输送带,升降输送台与工作台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未经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6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