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热层层间温度及碳化程度复合测量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1064.9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4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华;季妮芝;杨红亮;刘泉;高扬;王振峰;周启超;颜维旭;刘波;王少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N2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层 一次缠绕 上芯 下芯 层间温度 芯棒组件 碳化 缠绕 复合测量装置 测量数据 防热层 合金丝 热电偶 底座 同一位置 中空结构 内嵌 热解 测量 分析 | ||
1.一种防热层层间温度及碳化程度复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组件(1)和中空结构的底座(2),所述芯棒组件(1)安装在所述底座(2)上;
其中,所述芯棒组件(1)包括:上芯棒(11)、下芯棒(12)、一次缠绕保护层(13)、二次缠绕保护层(14)、合金丝(15)和至少一个热电偶;
所述上芯棒(11)和所述下芯棒(12)连接;
所述一次缠绕保护层(13)包裹在所述上芯棒(11)和所述下芯棒(12)的外表面;
所述二次缠绕保护层(14)包裹在所述一次缠绕保护层(13)的外表面;
所述合金丝(15)设置在所述一次缠绕保护层(13)与所述上芯棒(11)和所述下芯棒(12)的外表面之间,以及,所述二次缠绕保护层(14)与所述一次缠绕保护层(13)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偶分别内嵌在所述上芯棒(11)和所述下芯棒(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芯棒(11)为凹字型结构,包括:凹型槽(111)、第一安装槽(1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2)的槽两端的第一通孔(1121)和第二通孔(112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112)设置在所述上芯棒(11)的远离所述凹型槽(111)的一端的顶面;
所述下芯棒(12)为凸字型结构,包括:与所述凹型槽(111)相匹配的凸台(121)、第二安装槽(122)、第三安装槽(123)、第四安装槽(12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22)的槽两端的第三通孔(1221)和第四通孔(1222)、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123)的槽两端的第五通孔(1231)和第六通孔(1232)、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槽(124)的槽两端的第七通孔(1241)和第八通孔(1242);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槽(122)设置在所述凸台(121)的顶面;第三安装槽(123)和第四安装槽(124)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台(121)的左右两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偶包括:第一热电偶(161)、第二热电偶(162)、第三热电偶(163)和第四热电偶(164);
所述第一热电偶(161)、第二热电偶(162)、第三热电偶(163)和第四热电偶(164)依次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122)、第三安装槽(123)和第四安装槽(124)内;
其中,各个热电偶与各个安装槽之间的间隙处填充环氧树脂;各热电偶的引线处包裹有陶瓷套管;各热电偶的引线分别从对应的通孔处引出,并从所述底座(2)的中空处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丝(15)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部分合金丝(151)和第二部分合金丝(152);
所述第一部分合金丝(151)从所述下芯棒(12)的下方起、至所述上芯棒(11)的上方止,缠绕在所述上芯棒(11)和所述下芯棒(12)的外表面;
所述一次缠绕保护层(13)包裹在所述第一部分合金丝(151)外侧;
所述第二部分合金丝(152)从所述上芯棒(11)的上方起、至所述下芯棒(12)的下方止,缠绕在所述一次缠绕保护层(13)的外表面;
所述二次缠绕保护层(14)包裹在所述第二部分合金丝(152)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分合金丝(151)缠绕在所述上芯棒(11)和所述下芯棒(12)的外表面之后,芯棒组件(1)的当前总直径为D1;
在所述第二部分合金丝(152)缠绕在所述一次缠绕保护层(3)的外表面之后,芯棒组件(1)的当前总直径为D2;
在所述二次缠绕保护层(4)包裹在所述第二部分合金丝(152)外侧之后,芯棒组件(1)的当前总直径为D3;
其中,D1与D2的差值不大于1mm;D2与D3的差值不小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为柱状翻边中空结构;
所述底座(2)与下芯棒(12)之间采用型面配合、限制下芯棒(12)的旋转自由度和纵向自由度的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10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有机反应的冷却机构
- 下一篇:一种酶型时间温度指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