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0661.X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43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柴旭;张浩;蒋慧略;周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38 | 分类号: | G01V3/38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7 | 代理人: | 马千会,袁红红 |
地址: | 266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发射 装置 实测 形态 数据 海洋 可控 电磁 响应 计算方法 | ||
1.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安装在电偶极子及其连接电缆上的GPS/深度传感器记录发射装置的数据信息;(2)、计算发射装置与预定测线的位置偏差数据,将该数据导入地质计算模型;(3)、将电偶极子发射装置等效为有限长线源,对有限长线源进行分段计算;(4)、利用欧拉旋转和坐标变换矩阵将任意形态的分段导线分解为观测坐标系下水平和垂直的等效电偶极子,计算水平和垂直电偶极子的电磁响应;(5)、采用解析公式求解背景场,利用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求解感应场,通过矢量场的叠加得到分段导线的电磁响应;(6)、再次应用矢量叠加原理得到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质计算模型为层状各向异性结构,模型中的计算范围、测线走向、海水及海底地层的物理参数均依据实际探测的海域范围、地质构造走向及地层物理参数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PS/深度传感器记录的数据信息包括动发射装置的动态位置坐标、航迹信息、深度、以及时间同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PS/深度传感器的装配数量依据电偶极子长度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GPS/深度传感器的间距为30米,等间距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有限长线源进行分段划分,发射装置始端与第一个传感器之间、相邻传感器之间、以及末端传感器与发射装置末端之间的电缆均视为分段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段导线的任意形态分为两种,分别是水平方向的偏转和垂直方向的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产生偏转或倾斜的分段导线进行分解时,依据的坐标旋转公式为
P=TaTdP′
其中,P′=IL为电偶极子的偶极矩,I为发射电流,L为电偶极子的长度,P为发射装置旋转后在观测坐标系的电偶极矩,Ta,Td分别为发生偏转和倾斜的变换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坐标旋转公式可将任意取向电偶极子转换到观测坐标系中,分解为三个相互正交的等效电偶极子HED-x、HED-y、VED,分别计算三个等效电偶极子的电磁响应,然后矢量相加即可得到任意取向电偶极子的电磁响应:
其中n为分段导线的编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发射装置实测形态数据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段导线的电磁响应进行矢量叠加得到形态变化后电偶极子发射装置的电磁响应:
其中n为分段导线的编号,N为分段导线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06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