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连接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00635.7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萧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639;H01R1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承载座 电缆连接器组件 第一连接器 连接端子 缆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包含一第一电路板、一第一承载座以及一缆线。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子。第一承载座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缆线具有一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且固定于第一承载座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利用承载座固定缆线与电路板的电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路板通过其上的连接端子与缆线的连接器连接,而使得电路板与缆线之间形成信号通路。由于电路板与缆线之间无其它固定结构,因此,电路板的连接端子与缆线的连接器在信号传递上不仅具有风险,且也容易因碰撞而松脱,进而造成信号中断的问题。
此外,生产线的作业员或终端用户在组装电路板的连接端子与缆线的连接器时,亦有可能发生插错边的问题。
因此,确有必要对于上述加以改良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承载座固定缆线与电路板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包含一第一电路板、一第一承载座以及一缆线。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子。第一承载座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缆线具有一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且固定于第一承载座上。
在此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组件可另包含一第二电路板以及一第二承载座。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二连接端子。第二承载座固定于第二电路板上。缆线可另具有一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子且固定于第二承载座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承载座固定缆线与电路板。因此,在承载座固定缆线与电路板后,电路板的连接端子与缆线的连接器便不会因碰撞而松脱,使得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架构能够更加稳定与稳固。此外,本发明的缆线的连接器仅能由特定方向固定于承载座上,以避免生产线的作业员或终端用户在组装电路板的连接端子与缆线的连接器时,发生插错边的问题。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中
1、1′ 电缆连接器组件
10 第一电路板
12 第一承载座
14 第二电路板
16 第二承载座
18 缆线
20 第一固定件
22 第二固定件
24 第一架体
26 第二架体
100 第一连接端子
120 第一定位孔
140 第二连接端子
160 第二定位孔
180 第一连接器
182 第二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0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 下一篇:具备容易去除异物的开关部件的连接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