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99793.1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朝;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瑞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0 | 分类号: | H04W74/00;H04W7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键信息 系统同步信号 上行传输资源分配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发送 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请求 前导码序列 接收广播 用户设备 数据包 可用 时延 返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广播发送的系统同步信号和系统关键信息,系统关键信息至少包括:系统中可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前导码序列池、用户设备UE ID码长度;基于系统同步信号和系统关键信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数据包;接收返回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和上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经过四步才能实现随机接入过程造成时延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LTE-A、LTE-A-Pro中,UE都需要先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小区之后才能发起通信。目前采用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4个步骤:第一步,U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第二步,基站检测到有UE发送接入前导码之后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以告知UE可以使用的上行资源信息;第三步,UE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之后,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所指定的上行资源中发送调度消息,同时携带一个UE特定的标识信息;第四步,基站向UE发送竞争决策消息同时为UE分配上行传输资源。UE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四步消息时,会检测UE在第三步发送的UE特定临时标识是否包含在基站发送的竞争解决消息中,若包含则表明UE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否则认为随机过程失败,UE需要再次从第一步开始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上述过程保证了随机过程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但对应的时延开销也比较大,对于5G中的低时延高可靠场景是不合适的。这就需要一种增强的随机接入过程在保证接入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接入时延开销。考虑到低时延高可靠相关业务的小包传输和连接量小的特点,为高效随机接入过程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需要经过四步才能实现随机接入过程造成时延较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接收广播发送的系统同步信号和系统关键信息,所述系统关键信息至少包括:系统中可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前导码序列池和随机接入请求数据包中包含的用户设备UEID码长度;
基于所述系统同步信号和所述系统关键信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数据包;
接收返回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和上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以广播的形式发送系统同步信号和系统关键信息,所述系统关键信息至少包括:系统中可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前导码序列池和随机接入请求数据包中包含的用户设备UE ID码长度;接收随机接入请求数据包;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和上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
本发明仅需要两步就可以实现UE成功接入基站、与基站建立连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低时延、高可靠随机接入过程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经过四步才能实现随机接入过程造成时延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完整的随机接入请求数据包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瑞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瑞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9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