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挡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6954.1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0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范良凯;徐才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军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S1/00 | 分类号: | F16S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建筑口部挡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施工、适应能力强的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为防止地下建筑,如地下车库在暴雨、特大暴雨时大量进水,除增强地下建筑排水能力外,还需挡水装置将雨水阻隔在工程外。
本发明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挡水装置”(申请号:201410395552.7,公开日:2014.10.29)公开了一种自动挡水装置,其包括面板、底座、设置在底座一端的铰接座,面板一端铰接于铰接座,另一端能沿铰接座作圆弧旋转,底座一端设有进排水孔,还包括设置在面板靠底座的一面上的浮板。当水从所述进排水孔或底座的上方空间进入所述底座时,浮板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能带动所述面板沿铰接座向上旋转。该装置没有说明两端如何与相邻的侧墙密封,以防来水从装置两侧与侧墙的空隙流入。
本发明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模块化自动挡水装置”(申请号:201610078353.2,公开日:2016.5.4)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自动挡水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两个以上并列设置的自动挡水单元,每个自动挡水单元包括设置有储水腔的底座5和一端转动设置在底座5上的面板11,通过面板11的转动打开和关闭储水腔,面板11用于与底座5相盖合的面上设置有浮板2,底座5上异于底座5与面板11连接的一端开有与储水腔相通的第一进水口10。整个模块化自动挡水装置的外侧自动挡水单元与相邻侧墙16之间设置三角形的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1,密封板1的底边通过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可拆卸的安装在墙16上,其一条腰边通过密封板面板压条162可拆卸的安装在靠近墙面的自动挡水单元的面板11上,实现自动挡水装置最两端的面板11与墙16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底端紧挨最外侧后压条181端头;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1、密封板面板压条162与面板11等部件共同形成完整的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腔;面板11浮起后,带动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1随其弯曲,不影响墙面防漏水密封效果。
然而,由于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底端需紧挨最外侧后压条181端头,这就要求上述自动挡水装置两端与相邻侧墙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小才能保证密封板1的密封效果。这一方面要求两侧墙之间的距离测量要非常精密,另一方面自动挡水装置的宽度加工也要非常精密,同时,对于两侧墙距离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宽度的自动挡水装置与之严格配合。尽管模块化设计已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尺寸差异的应用灵活性,但在一个模块宽度范围内的宽度变化仍使产品生产和现场安装十分困难。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自浮式上翻闸门挡水装置”(申请号:201520016760.1,公开日:2015.07.08)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包括一筑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的基础,所述基础的顶面内侧设置有一门库,所述基础的顶面外侧设置有一与室外排水管网连通的截水沟,所述截水沟的深度大于所述门库的深度,所述基础内位于所述门库与截水沟之间沿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以连通所述门库与截水沟的连通孔;一门体,所述门体的内侧边铰接在所述门库顶面的内侧边上,所述门体的外侧边搭接在所述门库顶面的外侧边上,所述门体的两端分别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两侧的侧向挡墙密封接触;以及若干沿所述门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门体底面上且位于所述门库内的浮箱;当所述截水沟排水失效时,所述截水沟中的水通过所述连通孔进入所述门库中,所述浮箱受到水的浮力带动所述门体进行上翻运动并起到防汛作用;当所述截水沟恢复排水功能时,所述门库中的水通过所述连通孔进入所述截水沟中,所述门体和浮箱随着重力作用而复位。该挡水装置的门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以所述侧向挡墙形成止水封闭的止水装置,该止水装置为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该专利对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没有作详细说明,但是从该专利附图3来看,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为固定在门体两端,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要起止水作用,门体的两端分别必须紧挨两侧的侧向挡墙;而且该专利权利要求1明确提出“所述门体的两端分别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两侧的侧向挡墙密封接触”;因此该专利也要求现场精密测量、产品精密生产,现场安装要求也高,才能使“门体的两端分别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两侧的侧向挡墙密封接触”,因此产品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差,不利于快捷推广。
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挡水装置两端采用三角形的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或者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的方式实现挡水装置与侧墙的密封,现场安装要求高,产品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差,影响自动挡水装置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水装置,现场安装施工方便、产品适应能力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军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军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6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