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熔滴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1858.0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红;乔金樑;蔡传伦;宋志海;高建明;赖金梅;戚桂村;李秉海;王湘;张红彬;蒋海斌;张江茹;茹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6M14/32 | 分类号: | D06M14/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熔滴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产品 | ||
1.一种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表层为交联结构,其内部为不交联结构;所述纤维表层交联结构的厚度小于90%d;所述纤维的凝胶含量大于5wt%;所述纤维选自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化学改性纤维或物理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表层为这些材料的交联结构;
所述合成纤维或合成纤维的化学改性纤维或物理改性纤维中的合成纤维选自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氯乙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抗熔滴纤维由包括如下步骤在内的方法制备而成:将所述纤维浸泡在不溶于水的交联敏化剂溶液中将交联敏化剂吸附在纤维表面,然后采用辐照交联的方法使纤维表面产生交联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交联敏化剂溶解于溶剂中制备成交联敏化剂溶液;所述交联敏化剂选自不溶于水的交联敏化剂;
步骤二、将原料纤维在所述交联敏化剂溶液浸泡后干燥;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纤维在高能射线下进行辐照交联,制备得到抗熔滴纤维;
其中所述的交联敏化剂选自单官能团交联助剂、二官能团交联助剂、三官能团交联助剂、四官能团交联助剂或多官能团交联助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官能团交联助剂选自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的凝胶含量大于10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的凝胶含量大于15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的凝胶含量大于2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选自合成纤维及其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任一项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表层交联结构的厚度小于70%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表层交联结构的厚度小于50%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纤维或合成纤维的化学改性纤维或物理改性纤维中的合成纤维选自聚酰胺或聚酯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纤维或合成纤维的化学改性纤维或物理改性纤维中的合成纤维选自聚酯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胺选自尼龙6、尼龙66、尼龙11或尼龙12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熔滴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抗熔滴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交联敏化剂溶解于溶剂中制备成交联敏化剂溶液;所述交联敏化剂选自不溶于水的交联敏化剂;
步骤二、将原料纤维在所述交联敏化剂溶液浸泡后干燥;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纤维在高能射线下进行辐照交联,制备得到抗熔滴纤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抗熔滴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交联敏化剂选自单官能团交联助剂、二官能团交联助剂、三官能团交联助剂、四官能团交联助剂或多官能团交联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18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