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水闸门压力保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17811.7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尤晓波;赵亚明;兰晓伟;曾振华;曹晔;胡宇;刘勇;易良川;李高超;胡彬;隋震;吴磊;张建军;高生华;张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7/003 | 分类号: | G21C17/003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2220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整体 打压 试验 期间 水闸 压力 保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反应堆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水闸门压力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新一代堆芯捕集器用于发生概率100万年1次的堆芯烧漏事故,收集所有放射性产物防止流入环境的核电站。冷却堆芯捕集器需要1400吨硼酸水。结合核电站大修需要,机组正常运行期间位于反应堆竖井两侧的堆内构件检查井和燃料水池各容纳700吨硼酸水。机组正常运行期间采用水闸门(见图一)隔离反应堆竖井与燃料水池及堆内构件检查井。闸门采用充气式密封胶条作为密封材料,通过密封胶条保持压力在0.2-0.4Mpa(相对大气压力,下同)范围内实现闸门密封。
根据《安全壳整体试验大纲》要求,每十年对双层安全壳进行一次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试验内容包括:打压试验前,安全壳混凝土和钢结构外观检查及相关强度参数测量;安全壳负压试验;安全壳正压试验及试验期间相关参数测量;降压后安全壳混凝土和钢结构外观检查及相关强度参数测量。其中,安全壳正压试验需将安全壳内相对压力提升到0.39MPa。安全壳整体打压期间反应堆竖井和堆内构件检查井液位处于标高+24.5m以下,即保证FAB20AB904/905闸门两侧都没有水,因此这两道闸门胶条不需充气密封。而燃料水池水位需要保持在标高+33m,以确保乏燃料处于硼酸水中,因此FAB20AB902/903两道闸门胶条需要充气密封来隔离反应堆竖井和燃料水池。
在安全壳升持续压期间,如不对FAB20AB902/903两道闸门上胶条补气保压,密封胶条内气压被外部环境压力抵消,胶条起不到密封作用,燃料水池内硼酸水会灌入反应堆竖井,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但是,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人员无法按正常补气方法进入反应堆大厅对闸门胶条补气。因此,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江苏核电有限公司首次开发了一种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水闸门压力保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两道水闸门胶条相对压力的远程监测及压力保持,保证水闸门胶条的密封效果的一种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水闸门压力保持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水闸门压力保持装置,包括安全壳备用贯穿件、正式打压接头、补气卡套接头、贯穿件密封性试验接头、氮气瓶、减压阀、不锈钢编织软管、截止阀、压力表、贯穿件临时堵板、及水闸门;其中所述安全壳备用贯穿件穿过外层安全壳和内层安全壳,安全壳备用贯穿件的两短分别设有一个贯穿件临时堵板,外层安全壳一侧的贯穿件临时堵板上设有正式打压接头;所述氮气瓶设于外层安全壳外侧,氮气瓶上端设有减压阀,减压阀上接有四根不锈钢软管,所述四根不锈钢软管通过四个截止阀分别与四个压力表的一端相连接,四个压力表另一端分别伸出一根不锈钢编织软管穿过安全壳备用贯穿件与内层安全壳一侧的水闸门相连接。
所述外贯穿件临时堵板中心位置设有贯穿件密封性试验接头,所述贯穿件密封性试验接头的外侧分布着四个补气卡套接头。
所述贯穿件临时堵板与正式使用的贯穿件正式堵板设计标准相同。
所述氮气瓶容积为30L,内充氮气纯度为99.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成功的完成了核电站解体大修期间的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
2.两次试验在安全壳外远程监测水闸门四根胶条的相对压力;
3.在安全壳升压、降压各阶段远程维持胶条压力在规定范围内,保证水闸门实现隔离反应堆竖井和燃料水池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期间水闸门压力保持装置;
图2是贯穿件临时堵板剖视图;
图3是贯穿件临时堵板俯视图;
图4是贯穿件正式堵板示意图;
图5是贯穿件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7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