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旋转方式可进行拆卸的接地锚固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94037.2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申铉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进钢铁产业株式会社;申铉泽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21D21/00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晶;王朋飞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旋转 可拆卸 接地 锚固 | ||
本发明涉及利用旋转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体,本发明的利用旋转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体一边使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旋转,一边以连动的方式使螺纹杆旋转,并且,通过螺纹杆的旋转使运行件上升,使得主体和楔子依次从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上升,来解除结合状态,当进行结合时,不仅因八角法兰位于空转部而能够容易地识别此来维持适当的结合状态,而且因此而防止由加压力的减弱引起的分离或形状,能够以过分的加压进行抑制,进而能够简单地分离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等来进行清除,并能够进行完美的结合来持续稳定地维持坚固的结合状态,从而即使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等发生分离,也能够与场所无关地方便、简单地实施重新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旋转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体,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仅可以简单地分离并清除与锚固体相结合的预应力(pc)钢绞线或竹节钢筋等,而且能够以维持安全的结合状态的方式持续地进行维持,与此同时,当进行分离时,可以方便地进行重新结合的利用旋转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体。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结合有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等的四面加强结构在地基穿孔而成,并在上述穿孔中与内部固定剂及内插结构一同插入拉伸强度优秀的拉伸材料后,注入于混凝土等灌浆材料,并坚固地进行固定后,向拉伸材料的自由端施加负荷,并利用外部固定剂实施固定,来确保强有力的固定能力,从而安全地支撑挡土墙之类的结构物等,而这种四面加强结构广泛使用于进行建筑及土木工程的地下结构物用挖掘施工时的用于防止周边地基的塌方的挡土工程或用于抑制软土地基切开面的水土流失的施工等。
使用于这种四面加强结构的拉伸材料使用由多条竹节钢筋或钢丝拧集而成的拉伸材料,而竹节钢筋或拉伸材料因其强度优秀而在直接放置于地下的情况下,成为地下障碍物,从而在今后开发附近地段时,存在有可能引起地面补偿权等问题的担忧。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而已被公知的有,在结束施工后,容易地清除埋设于地下的竹节钢筋或拉伸材料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用内部固定剂。
这种现有的锚固体具有如下结构:在圆筒形主体的内侧形成有倾斜面,并在上述倾斜面的内部面设置有楔子,上述楔子被分割为约三块,并在上述楔子的中心部放置有拉伸材料,在上述楔子的后端设置有弹性弹簧,上述弹性弹簧用于向前方加压楔子,而通过对楔子进行加压,防止拉伸材料的脱离及分离。
但是,根据这种现有的锚固体的结构,可以为了清除拉伸材料而对上述拉伸材料进行加压,使得设置于圆筒形主体的内侧的楔子后退,并在扩张中央部的状态下,清除拉伸材料,而即便使楔子后退,也无法准确地实现扩张,而且即便实现后退并实现扩张,也因设置于上述楔子的后端的弹簧持续加压楔子而可以引起在清除拉伸材料时的负担,并依旧拥有无法准确地实现分离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可拆卸的内部固定剂存在如下问题:在向施工现场运输已在工厂制作而成的预应力钢绞线的过程或在施工作业中的处理过程中,若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内部固定体施加冲击,则无法在今后容易地清除拉伸材料。
更何况,因这种外部冲击而分离结合状态的锚固体因几乎无法在现场进行重新组装而给施工的进行带来阻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人申请了专利授权第0963565号和第1471486号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利用旋转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体:可以简单地分离并清除与锚固体相结合的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等。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利用旋转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体:可以完美地与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等相结合,且可以持续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利用旋转的可拆卸的接地锚固体:即使在分离预应力钢绞线或竹节钢筋等的情况下,也与场所无关地方便、简单地实施重新结合。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进钢铁产业株式会社;申铉泽,未经三进钢铁产业株式会社;申铉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4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