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甘薯蔓割病的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56906.2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4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林志坚;许泳清;纪荣昌;李国良;刘中华;李华伟;林赵淼;邱思鑫;邱永祥;罗文彬;汤浩;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P3/00;C12R1/77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2 | 代理人: | 林晓琴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甘薯 蔓割病 镰刀 专化型非 致病 突变 菌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甘薯蔓割病的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
背景技术
甘薯蔓割病是由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引起的甘薯维管束真菌病害。此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各省,其中在浙江、福建危害最为严重,一般能使甘薯减产10%~20%,重者达50%。现有甘薯生产上采用最为主要的防治手段就是选育抗病品种,但是实际育种中总是难以将优良的生产性状与抗病性状相结合,如在福建连城大规模种植的“90日早”、“岩薯7-3”不抗薯割病,需要采用药剂等其他措施进行甘薯蔓割病的防治。随着人们对食品和环境安全要求的提高,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探索甘薯蔓割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利于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尖孢镰刀菌生防因子种类包括真菌(木霉Trichoderma、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非致病尖孢镰刀菌nonpathogenic Fusarium oxysporum、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细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芽胞杆菌Bacillus)、植物提取物、放线菌等。由于非致病型镰刀菌菌株和致病菌株需要相似的生态条件,有相似的定殖行为和营养需求,可与致病型菌株产生更强的竞争作用,因而镰刀菌非致病菌株是防效最好、最稳定的生防因子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甘薯蔓割病的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治甘薯蔓割病的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所述菌株为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MG103-4(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于2016年08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43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甘薯蔓割病具有生物防治效果,在PDA培养基上表现出对致病菌营养空间竞争的拮抗效果,此生防菌株处理过甘薯后,能显著降低蔓割病的发病率;在T-DNA中加入了GFP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便于生防菌的环境行为监测;本发明为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生防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也为其它作物上尖孢镰刀菌引起病害的生防菌开发提供借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pCAMBIA1300-ptrpC-hph-gfp用EcoR I和Sal I酶切后的电泳图。
图2是本发明中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MG103-4的产孢能力的示意图。
MG—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菌株MG
MG50-5—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MG103-4
具体实施方式
菌株保藏
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MG103-4(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 MG103-4),于2016年08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435
供试菌株: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菌株MG(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 MG),于2016年08月2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432。
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非致病突变菌株MG103-4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1试验材料
甘薯品种新种花(蔓割病敏感型)由本研究室保存种植,pCT74(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AMBIA1300(北京华越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VOK21由中国农业大学惠赠,pMD18-T购自Takara-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所有限制性内切酶BstX I,Sal I,Xho I和EcoR I均购自Takara-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潮霉素B购自Roche公司,特美汀购自上海前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酰丁香酮、MES、混合纤维微孔滤膜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其余农杆菌转化用药品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构建双元荧光载体pCAMBIA1300-ptrpC-hph-gf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6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辐射孔内汽化水力冲孔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型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