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77776.3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1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蒋双全;郭建华;李进;王凯;肖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底水 水冷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尤其是一种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高炉本体系统炉底水冷管是用于高炉炉底循环水冷,对高炉底部耐高温碳砖传递到炉底结构的热量通过循环水传输出去,保证炉底结构处于安全温度,水冷管采用水冷梁进行固定,并通过水冷梁将高炉本体结构的重量传递到高炉基础上。传统的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安装,采用散件安装的方法,即水冷梁、水冷管均在工厂制作成散件,在高炉基础承台上直接组装安装。
传统的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安装的技术缺点:
1、水冷梁、水冷管采用散件安装,构件规格型号多,现场对构件的清理比较困难,容易将相近规格长度的构件用混;
2、采用散件安装,现场安装工作量大,受现场高炉基础承台的条件限制,构件安装后不易进行加固,容易导致焊接变形;
3、现场施工条件差,不利于控制散件安装精度,质量差;
4、不锈钢或碳钢的水冷管,在焊接过程中不易保护,易导致水冷管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现场施工工序,并且提高安装质量的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图纸,将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组装体沿0°-180°轴线O1O2平行的方向,共切分为五个拼接块,所述五个拼接块包拼接块一、两个拼接块二以及两个拼接块三;
所述两个拼接块二分别位于拼接块一两侧,且所述拼接块二位于拼接块一与拼接块之间;所述两个拼接块二以及两个拼接块均关于轴线O1O2对称;所述拼接块一、拼接块二以及拼接块三均包括上下两层水冷梁、水冷管以及固定水冷管的型钢、卡具;
2)在工厂按照步骤1)中划分的五个拼接块,进行制作;制作各个拼接块的炉底水冷梁、水冷管,然后进行组装、固定、焊接,且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尺寸及制造精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3)各个拼接块制作完成后,在工厂拼装平台上进行总装,检查各项控制尺寸,保证各项控制尺寸及制造精度在图纸及规范要求内,并且在组装完成后的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组装体上标记0°-180°轴线O1O2、90°-270°轴线O3O4以及高炉中心;
4)工厂验收合格后,将各部件进行加固、包装;根据现场施工计划,将部件运输至现场;
5)安装前,在高炉基础承台上通过全站仪放出高炉中心点、0°-180°轴线O1O2以及90°-270°轴线O3O4;用钢垫板垫好水冷梁支承点标高,使得水冷梁支承点标高统一并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6)首先安装拼接块一,然后依次安装拼接块二、拼接块三,各个拼接块之间首先采用普通螺栓及连接板连接;安装完成后,整体调整各项控制尺寸,保证各项控制尺寸及安装精度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并将水冷梁与高炉基础点焊牢固;
7)各项安装尺寸检查合格后,开始焊接;先焊接下层水冷梁与高炉基础承台之间的焊缝,再焊接水冷梁之间的焊缝,焊接前应将点焊部位进行加固焊。
进一步的,在步骤5)中在高炉基础承台上通过全站仪放出高炉中心点、0°、90°、180°、270°标记后,采用水准仪复测高炉基础标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方法,由于在步骤1)中对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进行分割,分割成5个拼接块;在步骤2)至步骤4)中对每个拼接块进行生产,在步骤5)至步骤7)中将各个拼接块进行安装,从而实现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高炉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的安装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一、现有的施工方法构件规格型号多,现场清理困难,而本发明采用将炉底水冷梁及水冷管进行划分为5个拼接块,在工厂对各个拼接块进行制造、然后进行总装,不仅保证了制造质量,也有效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
二、现有的施工方法,容易导致焊接变形,本发明采用水冷梁、水冷管在工厂组装、焊接,由于工厂有专用的拼装平台,焊接前易对拼装好的整体结构采取加固措施,易控制焊接变形,使焊接变形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7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铝超低钛钢水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平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