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专用高性能外加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1570.1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6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登平;朱清泉;衣丽娇;赵文丽;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24/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侯文龙;王灵灵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高性能外加剂 泵送混凝土 调节剂 减水剂 流变剂 混凝土 混凝土和易性 保坍性能 缓释性能 原料组成 重量配比 保坍剂 保坍型 缓凝剂 敏感度 消泡剂 引气剂 母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专用高性能外加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减水剂20~35重量份;调节剂50~60重量份;保坍剂5~12重量份;缓凝剂100~120重量份;引气剂60~80重量份;消泡剂15~20重量份;流变剂22~30重量份。本发明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专用高性能外加剂中加入了调节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状态,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同时使用流变剂来降低减水剂对水的敏感度,保坍型选择具有缓释性能的母液,使混凝土整体保坍性能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专用高性能外加剂。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建筑物越来越高层化、大跨化、轻量化;在海洋深处建造大型结构物,在海面上建造巨大的工作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大江、深谷、海峡的大跨度桥梁和海底隧道在建造。所有这些都要求混凝土的质量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要求,混凝土科学与工艺水平将不断提高,在许多情况下将使用C100 超高强混凝土,甚至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超高强混凝土在获得超高强度是通过极低的单方用水量,一般在150kg 以下,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的粘度极大,造成泵送压力大大超过现有设备所能达到的程度,而且,即使设备达到这样高的工作压力,泵送产量也十分有限,还会造成堵管、爆管等泵送事故。因此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可泵性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严重。这就使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化高效文明施工面前很难发挥其用武之地。
如何使得提高强度与降低粘度达到平衡。从混凝土拌合物粘度的形成机理来看,固体颗粒本身是不产生粘度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度,取决于颗粒表面的水膜层,而水膜层厚度,又取决于原始的加水量与包裹在凝聚体中的水分,而为提高强度,原始用水量极低的情况下,其降低粘度主要依靠高效减水剂(有机外加剂)的强吸附分散作用和矿物掺合料的减水作用与滚珠效应。获得高强度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高效减水剂降低水胶比和超细粉料优化颗粒级配。目前对于高效减水剂降低混凝土粘度,只有提高其掺量,这样一方面会导致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会造成过分缓凝效果,助长坍落度损失,同时还没有研发出降低混凝土粘度的有机降粘剂;矿物掺合料方面虽然出现了混凝土降粘剂,但是效果一般,并不能达到同时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效果,而单一掺入粉煤灰虽然能降低粘度,但是对提高超高强混凝土强度不利,因此目前研发出可以提高强度与降低粘度的无机外加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专用高性能外加剂,以解决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专用高性能外加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亚甲基二甲基二萘磺酸钠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调节剂为固含量为40wt%的96616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优选地,所述保坍剂按以下方法制备:将分子量为2400的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120.00重量份和水75重量份,放入反应容器中,升温,在50±5℃温度下,搅拌使反应物完全溶解,再向容器中加入聚乙二醇马来酸单酯12重量份,滴加溶有丙烯酸7.2重量份、和甲基丙烯磺酸钠1.0重量份、和22.0重量份丙烯酸羟丙酯、和5wt%过硫酸铵溶液45.0重量份,保持温度在50±5℃,继续反应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约30%氢氧化钠溶液5重量份调节PH=6.5±0.5,得到保坍剂。
优选地,所述缓凝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碳酸钙粉5重量份、氧化硼68重量份和磷酸锌2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引气剂为烷基芳烃磺酸盐类引气剂或脂肪醇硝酸盐类引气剂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烷基芳烃磺酸盐类引气剂为烷基苯磺酸盐引气剂;所述脂肪醇硝酸盐类引气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1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福祉车
- 下一篇:一种刚玉莫来石隔热复合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