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45201.1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4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蒋伟;沈霞;李仙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00 | 分类号: | E21B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钻机 钻杆 打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捞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
背景技术
正循环钻机在江浙沪地区应用非常广泛。在正循环钻机的应用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钻杆会掉到桩孔中,打捞起来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精巧、高效作业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包括螺旋形弯头和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形弯头包括螺旋形端头和弯头,螺旋形端头为螺旋中心,弯头如新月状,弯头的一端与螺旋形端头融合,弯头的另一端为尖头;螺旋形端头和弯头处于同一平面,由钢板切割一体制成;所述新月状尖头的内侧弧与螺旋形端头的形成内径, 内径要大于掉到正循环钻机钻孔里的钻杆的直径,但要小于钻杆紧固器的直径;螺旋形弯头和新月状尖头的外侧弧形成外径, 外径要小于正循环钻机钻孔直径;
所述连杆为一段长100cm直杆,连杆材质、直径同被打捞正循环钻机钻杆,连杆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杆的另一端与螺旋形端头焊接固定,连杆与螺旋形端头和弯头平面垂直;
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还设有螺杆和紧固器,所述螺杆的两端设有螺纹,螺杆的一端与正循环钻机钻杆螺连,所述紧固器设有内螺纹,在螺杆(1)的另一端与连杆之间连接、紧固螺杆与连杆。
本发明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其中所述钢板厚度3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具有以下优点:
1、打捞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2、提高打捞钻杆的效率,保证施工安全;
3、打捞器能重复利用,节约人工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杆,2紧固器,3连接杆,4打捞头,5新月状尖头,6新月状尖头与螺旋形端头的内径,7新月状尖头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正循环钻机,是一种桩工机械。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钻杆带动钻头转动将泥土磨成泥浆,并靠泥浆进行正循环将泥土带出从而持续钻进而成孔。可钻直径600mm、800mm、1000mm的桩孔。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钻头会脱落掉在孔中,打捞较麻烦。如钻头掉落孔中,可将本发明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与钻机钻杆相接,下放到孔中旋转,待螺旋形弯头4套住了钻头上部的钻杆(直径89mm),因钻杆的头部还有一紧固器(直径为99mm),螺旋形弯头便会卡住钻头的紧固器,从而将钻头提出孔中,操作简便有效。
现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螺旋形弯头4包括螺旋形端头和弯头,螺旋形端头为螺旋中心,弯头如新月状,弯头的一端与螺旋形端头融合,弯头的另一端为尖头;螺旋形端头和弯头处于同一平面,由钢板切割一体制成;所述新月状尖头的内侧弧与螺旋形端头的形成内径6, 内径要大于掉到正循环钻机钻孔里的钻杆的直径,但要小于钻杆紧固器的直径;螺旋形弯头和新月状尖头的外侧弧形成外径6, 外径要小于正循环钻机钻孔直径;所述钢板厚度是30mm。
所述连杆3为一段长100cm直杆,连杆材质、直径同被打捞正循环钻机钻杆,连杆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杆的另一端与螺旋形端头焊接固定,连杆与螺旋形端头和弯头平面垂直;
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还设有螺杆1和紧固器2,所述螺杆1的两端设有螺纹,螺杆的一端与正循环钻机钻杆螺连,所述紧固器2设有内螺纹,在螺杆1的另一端与连杆之间连接、紧固螺杆1与连杆3。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螺杆与钻机钻杆相连;
b、利用钻机将打捞器放到桩孔中;
c、利用桩机带动打捞工具旋转;
d、打捞器旋转时会卡住掉到桩孔中的钻杆;
e、利用钻机上提打捞器;
f、将掉到孔中的钻杆提出桩孔。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发明的正循环钻机钻杆打捞器,钻杆打捞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将螺杆1与钻机钻杆相连。实现提高打捞钻杆的效率,能非常简便地将钻杆打捞出桩孔。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5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夹持工具、管柱组件和管柱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田水平井管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