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便型储罐底板漏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7360.2 | 申请日: | 2016-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0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雄;阮鸥;吴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便 型储罐 底板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无损检测领域,提供一种轻便型储罐底板漏磁检测装置,包括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安装有负载驱动轮和支撑轮,所述车体框架前端还安装有前挡板,所述车体框架上还设置用于驱动所述负载驱动轮转动的驱动系统,所述车体框架斜向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还安装有工控计算机,所述车体框架底部还设置有漏磁检测系统,所述漏磁检测系统紧位于所述负载驱动轮后方,并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工控计算机。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提供了一种轻便、方便搬运和操作,容易调头,并且缩短了端头漏磁检测盲区的方案,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漏检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便型储罐底板漏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储罐的检测事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在储罐检测中,储罐底板是最关键的待检测对象,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事故的部件。目前大多数的常压储罐,一般采用铁磁性的材料制作,例如Q235钢材等。考虑到这种储罐实际检测的需要、特殊性等,一般采用漏磁检测技术,这也促进了漏磁检测技术的发展。
现有的电动储罐底板漏磁检测系统采用分离驱动,包括分离的驱动轮和负重轮,一般电机前置,利用一个直流电机来驱动一个或者两个驱动轮;而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安装在驱动轮后面的多个负重轮子上。这种方案虽然能驱动整个仪器系统,但是其缺点是驱动轮和磁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过长,并且这段距离对应的底板区域不能被检测到,一般需要采用另外的小型手动仪器来检测。
另一方面,现有的漏磁检测方案中,其支撑部分一般相对固定在检测部分上,不方便分拆。支撑部分连接手柄和操作面板、电脑、显示屏等;检测部分包括上述的分离的驱动结构,还包括励磁部分、磁传感器和结构框架等。支撑部分和检测部分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不可拆分。这种相对固定的方案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不利于搬运,特别是要进入的空间较小的时候。
此外,在底板检测过程中,现有的检测仪器经常会碰到底板上的焊瘤等突出物。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这种突出物会对励磁部分以及磁传感器等部件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型储罐底板漏磁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储罐漏磁检测系统不方便搬迁、操作,特别是检测中不方便调头,以及检测过程中端头检测盲区过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轻便型储罐底板漏磁检测装置,包括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安装有负载驱动轮和支撑轮,所述车体框架前端还安装有前挡板,所述车体框架上还设置用于驱动所述负载驱动轮转动的驱动系统,所述车体框架斜向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还安装有工控计算机,所述车体框架底部还设置有漏磁检测系统,所述漏磁检测系统紧位于所述负载驱动轮后方,并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工控计算机。
进一步的,所述负载驱动轮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滚筒结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源,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联动安装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负载驱动轮一端设置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一、第二伞形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底部还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负载驱动轮的一端上还设置第一齿轮,所述位移传感器的联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第二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左右两块侧板、一块电机固定板以及一块连接板,所述负载驱动轮和支撑轮安装在所述两块侧板之间,所述电机固定板固定在两块侧板前侧顶部,所述驱动电机和电源安装在所述电机固定板上,所述连接板安装在两块侧板后侧顶部,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7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