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红景天苷的重组大肠杆菌及构建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361309.2 申请日: 2016-05-26
公开(公告)号: CN107435049B 公开(公告)日: 2020-03-31
发明(设计)人: 刘涛;毕慧萍;庄以彬;殷华;孙雪;马延和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70 分类号: C12N15/70;C12N1/21;C12P19/44;C12R1/19
代理公司: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陆艺
地址: 300308 天津***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产 红景天 重组 大肠杆菌 构建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红景天苷的重组大肠杆菌及构建方法及应用,构建方法为:(1)以大肠杆菌△A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敲除或基因沉默的方法使大肠杆菌△A染色体上的galE,galT和ugd基因不表达,得到大肠杆菌菌株BMGU;(2)向大肠杆菌菌株BMGU中导入ARO10,UGT73B6MK,pgm,galU和T7Polymerase基因,使ARO10,UGT73B6MK,pgm,galU和T7Polymerase基因过表达,异源合成红景天苷,得到一种生产红景天苷的重组大肠杆菌。本发明通过引入高效UDP葡萄糖基转移酶突变体UGT73B6MK,并对葡萄糖代谢途径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红景天苷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产红景天苷的重组大肠杆菌及构建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红景天是生长在高寒无污染地带的珍稀野生植物,是我国藏族人民的习用药物,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具有刺激神经系统、增加工作效率、消除疲劳和预防高山症等作用。除此之外,红景天还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神经细胞以及抗肿瘤抗辐射等功能。红景天的主要药用活性成分是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近年来,以红景天苷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药剂、饮料、食品以及化妆品等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其苷元酪醇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酚类化合物,酪醇及其衍生物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前体。人们对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除红景天苷和酪醇外,红景天植物中还含有其它一些化学物质,例如,淫羊藿次苷D2。

红景天苷(Salidroside)具有以下特征:化学名称为2‐(4‐hydroxy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分子式为C14H20O7,分子量为300.304,CAS号为10338‐51‐9,结构式为淫羊藿次苷D2(Icariside D2)具有以下特征:化学名称为p‐(2‐hydroxyethyl)‐phenol‐D‐pyranoglucoside,分子式为C14H20O7,分子量为300.31,CAS号为38954‐02‐8,结构式为其苷元酪醇(Tyrosol)具有以下特征:化学名称为4‐(2‐Hydroxyethyl)phenol,分子式为C8H10O2,分子量为138.164,CAS号为501‐94‐0,结构式为

目前,红景天苷的生产主要是对红景天植株进行化学提取。野生红景天生长条件恶劣,植被资源稀有,而且红景天苷的量很低,如现在最常用的高山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其植株中红景天苷的量只有0.5%‐0.8%。人工栽培的红景天成本高而有效成分量低,达不到市场要求的标准。因而植物提取正面临严峻的现实。除植物提取外,化学合成、微生物转化及组织培养生产红景天苷也是研究热点。

明海泉以酪醇和溴代四乙酰葡萄糖为原料,以Ag2CO3为催化剂,成功合成了红景天苷(明海泉,红景天苷合成及药理作用,药学通讯,1986,21(6):373)。

王梦亮等以D‐葡萄糖和酪醇为底物,探索出了一种借助于微生物合成红景天苷的方法(王梦亮,张芳,刘滇生,微生物催化D‐葡萄糖与酪醇葡糖基转移合成红景天苷的初步研究,催化学报,2006,27(3):233‐236)。

在采用组织培养方式进行红景天苷的生物合成方面,研究成果最为成熟的是Wu等用致密愈伤组织体系进行的红景天苷高产出率培养条件的研究。从高山红景天的根、茎、叶、子叶等分离体得到的相应的几种愈伤组织,并对其生长速度、红景天苷量和培养繁殖条件进行筛选,确定了生成高产出率红景天苷的最佳条件,红景天苷最高收获率可达到干重57.72mg/g,为野生植株的5~10倍(Wu S,Zu Y,Wu M High yield production ofsalidroside in the suspension culture of Rhodiola sachalinensis[J]JBiotechnol,2003,106(1):33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1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