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百分制视力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1224.4 | 申请日: | 2016-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6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民;陈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登民 |
主分类号: | A61B3/032 | 分类号: | A61B3/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分制 视力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力表,更具体的是一种精密的检测人眼分辩能力的百分制视力表。
背景技术
现用的视力表有Landolt环行视力表即C字表、对数视力表和标准视力表三种,后两种都是E字表。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5米远测试的标准视力表的1.0和对数视力表的5.0,视角都是1分视角(1度=60分),视力是视角的倒数,即视力=1/视角,视角为1 则视力为1/1’=1.0,视角为10时视力为1/10’=0.1,即1.0视力C字的开口(1分视角)是1.454毫米,环外径是1.454×5毫米,环内径是1.454×3毫米,1.0视力“E”字每划的宽度及每划间隔皆为(1分视角)1.454毫米,E字整体为1.454×5毫米(5分视角)。视力表上的大小视标间不能套印,占用面积大;视力测试无论是标准视力的小数计分法(0.1—2.0)还是对数视力表的对数计分法(4.0—5.3),都不易在测试者心目中形成明显的视力分辨能力差异档次。由于视力表上的视标印刷方向固定,常有记住视力表中的视标方向进行视力测试作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百分制视力表,百分制是人们熟悉的记录成绩形式,它能明显区分成绩差异程度,从而更直观了解测试者的视力分辨能力。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视力表的视标是缺口的环形,与C字视标不同的是:缺口环形开口是扇形,圆心角是12.76度,5米测试100分(相当于标准视力表1.0、对数视力表5.0),缺口中间宽度a是1.454毫米(1分视角),环形外径10a是1.454×10=14.54毫米,环形内径8a是1.454×8=11.63毫米,环形宽度a是1.454毫米,以100分之视标为基点,90分及以下分值之视标尺寸向外依次递增,即每个环形的外径与向外一个环形的内径相等,递增梯度是:环形的外径、环形的内径、环形宽度和缺口宽度向外依次增加1.25倍(10/8);110分及以上分值之视标尺寸向内依次递减,即每个环形内径与向内一个环形的外径相等,递减梯度是环形的外径、环形的内径、环形宽度和缺口宽度向内依次变化0.8倍(8/10),每一梯度视力分值相差10分,不同分值的视力视标技术数据如下表(环形尺寸单位mm):
三种视力表的换算是:百分制视力表是100,a是1.454,
视角是1.454×360×60/(2×5000)=1分,
标准视力是视角的倒数1/1=1,
对数视力是5-lg1=5,
百分制视力表是50,a是4.44,
视角是4.44×360×60/(2×5000)=3.0527分,
标准视力是视角的倒数1/3.0527=0.3276≈0.33,
对数视力是5-lg0.33=4.5,
依次类推…
换算结果如下表:
该百分制视力表的各视标叠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开口圆环,开口12.76度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百分制表示视力分辨能力差异,使测试者能更直观判断自己的视力好坏,从而引起对视力保护的重视。视标采用缺口环形,各视标尺寸差异梯度规律是从大到小是0.8倍,呈现连续的梯度,区分更精密,各视标可以通过叠加形成密合圆环,便于加工制造,间隔套叠组合成视力表,可以减小空间,缩小视力表尺寸,便于运输、携带;该视力表可以利用led闪语风扇形式制作成无线自动测试记录的电子产品,增加儿童测试视力时的兴趣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5米测试100分视力之视标规格;
图2是本发明各视标套叠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视标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子产品——视力测试仪之显示机;
图5是本发明显示机之风扇;
图6是本发明显示机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电子产品——视力测试仪之测试盒。
图中,1. 显示机,2. 扇叶,3. LED灯,4. 显示机电源开关,5. 扇叶显示控制电源开关,6. 控制器和接收器,7. 高频供电接受线圈,8. 高频供电发射线圈,9. 电机轴,10. 电机,11. 扇叶中心,12. 测试盒,13. 屏幕,14. 测试盒电源开关,15. 复位按键 ,16.8个方向判断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登民,未经陈登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1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