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自动换向的薄壁金属管双端加工装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0916.0 | 申请日: | 201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1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叶必卿;袁智敏;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Q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自动 换向 薄壁 金属管 双端加 工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换向的薄壁金属管双端加工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对薄壁金属管的单端进行特定要求的加工非常常见。薄壁金属管通常需要利用上料设备或人工手动运送到加工位置,在经过装夹装置固定后再由加工装置进行加工。现有的薄壁金属管的装夹和送料装置种类多样,但是基本都不具备通用性,由于对薄壁金属管的端部加工不仅仅需要将薄壁金属管固定住,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准确控制薄壁金属管沿轴线方向的进给,同时有时还需要对薄壁金属管进行转动,因此,实际生产中对装夹和送料装置的要求比较高;同时针对不同长度和不同宽度的薄壁金属管,没有一种通用的装夹送料装置,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对薄壁金属管的加工往往不仅需要对薄壁金属管的单端进行加工,通常还需要对另外一端进行加工;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加工完一端后直接将产品收集,再加工另外一端,在加工完一整批薄壁金属管的一端后再批量对薄壁金属管的另一端进行加工。该过程中增加了下料集料和上料的过程,增加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而如果需要直接进行连续加工,则需要将进行加工的机床设置在进行装夹的装夹装置的左右两端,这样的布局不方便工作人员对整个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薄壁金属管双端的连续加工,并且能够对薄壁金属管进行准确装夹、精准送料,无需人力劳动,自动化程度高的能够自动换向的薄壁金属管双端加工装夹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能够自动换向的薄壁金属管双端加工装夹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装夹送料装置和第二装夹送料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装夹送料装置与第二送料装夹装置之间的换向送料轨道,所述第一装夹送料装置和第二装夹送料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装夹送料装置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装夹送料装置的安装高度,所述换向送料轨道包括第一圆弧轨道、U型轨道和第二圆弧轨道,第一圆弧轨道的入口连接第一装夹送料装置的出口,第一圆弧轨道的出口连接U型轨道的上端入口,U型轨道的下端出口连接第二圆弧轨道的入口,所述第二圆弧轨道的出口连接第二装夹送料装置的入口;所述第一圆弧轨道和第二圆弧轨道均朝出口方向倾斜,所述U型轨道包括上端直线轨道、第三圆弧轨道和下端直线轨道,第三圆弧轨道连接上端直线轨道的出口和下端直线轨道的入口,上端直线轨道和下端直线轨道均朝着其出口方向倾斜设置;薄壁金属管从第一装夹送料装置中进入换向送料轨道后依次经过第一圆弧轨道、上端直线轨道、第三圆弧轨道、下端直线轨道和第二圆弧轨道后进入所述第二装夹送料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0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毒麻药品电子称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水深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