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31365.1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伯霖 |
主分类号: | D04B15/48 | 分类号: | D04B15/48;D04B1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23 | 代理人: | 陈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送纱装置,尤指一种具有集中、便捷顺畅及较大的纱线的牵绕作业空间,进而使纱线牵绕操作及断纱停车修复迅速、便利等积极功效的送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圆针织机是借导纱机构将纱线导入送纱装置后,再借送纱装置的送纱轮及导纱杆进行后续的送纱操作,由于针织机织造纱线的种类变化日新月异,且织造市场其布匹特性需求日趋殷切,使得送纱装置对纱线的导引输送操作越显重要。按,现有送纱功能的送纱装置,其主要是由一送纱装置本体、集体或个别传动的驱动机构、送纱轮、导纱单元、导纱架及出入纱停车侦知臂等所组成,该送纱装置本体借本体后端部的固定器以螺丝锁固在圆针织机上的纱架环圈,而该导纱单元件结合一组或多组导纱架而设于该送纱装置本体上,用以配合该导纱单元导引纱线进入送纱轮。
前述该送纱装置的入纱停车侦知臂、导纱架及穿线操作空间主要集中在该送纱装置本体的前、后两端部空间,尤其是在该位于送纱本体前、后两端部的导纱架上的数个导纱眼进行来回反复绕设穿纱作业时,由于该送纱装置以环形数组布设于圆针织机上,一般为求空间有效利用,故相邻送纱装置间的可用间距都不大,使得该送纱装置其穿绕纱线的操作空间相当狭窄,因此使其人手指穿绕纱线作业的进行相当困难又费时,且当断纱停车时,纱线更不易迅速重新完成绕设修复,使停机修复或重新穿纱作业时间拉长,故该送纱装置的入纱构件配置及纱线穿绕布设空间显得相当不符操作效益上的要求。再者,前述该纱线穿纱作业需从送纱装置本体前、后两端长距离来回反复进行纱线绕设作业,更使得穿绕工序较为繁琐又费时而非属理想的绕线设计;因此针对送纱装置其整体纱线的穿绕布设结构及作动方式诚有待再加以突破的必要。
再者,现有送纱装置中的导纱眼,是采用穿入式导纱孔,在穿设纱线时必须由一边穿入并在另一边接出,因此穿设纱线烦复也有待改良。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送纱装置的设计缺失问题加以彻底解决,诚是业界应加以探究、突破的重点方向。
缘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送纱装置使用上的缺失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案发明人即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确保圆编织机运作顺畅、牵引纱线便捷并设防止纱线纠缠绕设装置,以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其能使纱线的入纱构件及牵绕构件的主要操作空间皆集中在送纱装置本体后端部,而使纱线牵绕具有较大、较便利的操作空间,且不易受到圆针织机上相邻送纱装置所干扰,进而使纱线牵绕的操作及断纱停车的修复具有迅速、便捷顺畅等积极功效。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其导纱路径是采用陶瓷快穿孔导纱眼,绕纱时纱线只要由导纱眼孔口向内导入即可,而不用再进行传统的穿孔穿纱作业,使纱线牵绕的作业迅速、便捷顺畅。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其变量送纱轮及定量送纱轮均可采用陶瓷送纱轮,可以大幅减少更换送纱轮的频率,并可防止纱线纠缠绕设,其能使纱线与送纱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至最小限度,以利提高送纱轮的送纱量及达成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对纱线结构表面的光泽性可维持至最佳状态,以确保布匹织造的最佳品质。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送纱本体,固设于圆针织机上,其后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眼,用以供一纱线从该送纱本体引入;一驱动单元,组设于该送纱本体上方;一送纱轮组,传动连结于该驱动单元,包括一变量送纱轮及一定量送纱轮;一导纱构件,固设于该送纱本体下方并在中间部开设一窗口,在该导纱构件左侧设有一第二导纱眼与一第五导纱眼,并在右侧设有一第四导纱眼;一导纱单元,固设于该导纱构件并相对位在该送纱轮组一侧,并设有一呈弯折的导纱臂,该导纱臂末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该第三导纱眼借该导纱臂转折设于该送纱轮组另一侧;该纱线借该导纱单元及该导纱构件的导引, 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与定量送纱轮后,经一末端导纱眼、一出纱压纱器、一出纱停车侦知臂及一出纱导纱眼而达成便捷顺畅的绕纱作业的整体空间形态巧设配置。
所述的纱线先由该入纱导纱眼入纱,经过送纱本体后端部设置的一入纱压纱器,该纱线接续导入该导纱构件的第二导纱眼,绕经该变量送纱轮一次而牵入该导纱单元的第三导纱眼、继续牵入该第四导纱眼,及绕到该第五导纱眼,将该纱线在该定量送纱轮上绕设一至三圈后,由该窗口穿出,该纱线接续牵入末端导纱眼、出纱压纱器及出纱停车侦知臂而由该出纱导纱眼出纱,以进行变量送纱,该纱线在该定量送纱轮上继续绕设至三圈以上,以达成定量送纱的作业,该导纱单元,固设于该送纱本体前方的垂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伯霖,未经陈伯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1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水织机引纬机构
- 下一篇:塑编套袋一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