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沼渣的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8327.0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立荣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97/02;C08L3/10;C08L99/00;C08K13/02;C08K3/26;C08K5/521;C08K5/109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杨娟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沼渣 生物降解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含沼渣的生物降解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聚乳酸纤维40‑65份、ε‑己内酯20‑35份、沼渣10‑25份、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7‑16份、碳酸钙2.2‑4.5份、椰壳纤维2‑7份、海藻酸钙0.8‑2份、麦饭石粉0.8‑1.6份、D‑纤维二糖0.8‑2.3份、魔芋甘露聚糖0.6‑1.8份、改性绿豆淀粉5‑9份、竹粉2‑8份、磷酸三丁酯0.7‑1.6份、助剂2‑4份。本发明还公开所述含沼渣的生物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生物降解塑料,在聚乳酸为主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沼渣、改性绿豆淀粉等辅料,优化了生物降解材料的配方,制备的生物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沼渣的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塑料制品越来越多,然而大量的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会产生大量不易分解废弃物,造成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此外塑料的主要原料来源是资源匮乏的石油资源,存在一定的危机感。为此,研发一种生物降解塑料不仅可减少“白色污染”,还可缓解塑料制品引发的各种环境污染,同时也可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度,适应更好的应用需求。
沼渣是生物质物料经过沼气发酵后剩余的半固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有机质和腐殖酸。随着我国的沼气发展迅速,沼渣的产量越来越大,而沼渣的处理办法,主要是作为肥料使用,如此不仅效益低,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沼渣成为加速沼气发展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以及对有限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以及沼渣资源的效率低和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提供一种含沼渣的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沼渣的生物降解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聚乳酸纤维40-65份、ε-己内酯20-35份、沼渣10-25份、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7-16份、碳酸钙2.2-4.5份、椰壳纤维2-7份、海藻酸钙0.8-2份、麦饭石粉0.8-1.6份、D-纤维二糖0.8-2.3份、魔芋甘露聚糖0.6-1.8份、改性绿豆淀粉5-9份、竹粉2-8份、磷酸三丁酯0.7-1.6份、助剂2-4份。
优选的,所述生物降解塑料,由如以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聚乳酸纤维52份、ε-己内酯27份、沼渣16份、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13份、碳酸钙3.2份、椰壳纤维3份、海藻酸钙1.4份、麦饭石粉0.9份、D-纤维二糖1.2份、魔芋甘露聚糖1.6份、改性绿豆淀粉6份、竹粉4份、磷酸三丁酯1.3份、助剂3份。
所述改性绿豆淀粉的步骤为:将100份的绿豆淀粉加蒸馏水稀释、调糊,置于80-92℃水浴锅中糊化,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12份蓖麻油、3份亚硫酸钠和5份过氧化氢,混合均匀后,在50-60℃温度、频率为50KHZ下超声处理10-20min,经浓缩、烘干粉碎即得粉末状改性淀粉。
所述助剂包括增塑剂、抗菌剂和润滑剂,所述增塑剂、抗菌剂和润滑剂的重量份比为3-6:0.5-1:1-2;
所述增塑剂为乙二醇、甲醛、二甲基亚砜和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抗菌剂为碳酸锂和磷酸镧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润滑剂为油酸酰胺、褐煤蜡和芥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所述增塑剂、抗菌剂和润滑剂的重量份比为4:0.7:1.2。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含沼渣的生物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立荣,未经林立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8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