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加水指示的火锅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93824.1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薛景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景森 |
主分类号: | A47J27/18 | 分类号: | A47J27/18;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水 指示 火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锅。
背景技术
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火锅在工作时因为内部的汤液始终处于沸腾状态,因此水很容易烧干,当火锅店食客较多,服务员较忙时,常常会忘记给火锅加汤,影响了食客用餐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加水指示的火锅在火锅本体的侧边设置了一个自动监控汤液液位的指示装置,控制器根据汤液液位信号自动提醒服务员加汤,避免火锅内汤液烧干,提高了食客用餐体验。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加水指示的火锅,包括火锅本体,所述火锅本体内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火锅本体分隔成为两个容器,所述火锅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管和报警指示灯,所述的连通管的底部通过水位口与容器连通,连通管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口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报警指示灯和水位传感器电连接火锅的控制器。
每一个所述的容器内都设置有一个涮食盒体,所述涮食盒体内侧贴靠于火锅本体的内壁且固定连接在隔板上,涮食盒体的外侧和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水孔。
所述火锅本体顶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圈支撑翼板。
所述支撑翼板上对称装有一对提手。
所述的透水孔孔径为5~30mm。
本发明带加水指示的火锅在火锅本体的侧边设置了一个自动监控汤液液位的指示装置,控制器根据汤液液位信号自动提醒服务员加汤,避免火锅内汤液烧干,提高了食客用餐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加水指示的火锅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中:1火锅本体、2隔板、3涮食盒体、4透水孔、5支撑翼板、6提手、7连通管、8报警指示灯、9水位口、10水位传感器、1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带加水指示的火锅,包括火锅本体1,所述火锅本体1内固定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火锅本体1分隔成为两个容器,所述火锅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管7和报警指示灯8,所述连通管7共有一对,一对连通管7各自与一容器相配合,连通管7的底部通过水位口9与容器连通,连通管7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0,所述水位口9上设置有过滤网11,所述报警指示灯8和水位传感器10电连接火锅的控制器,利用过滤网11阻挡食材进入到连通管7内影响水位测量的准确性,火锅自带的控制器根据水位传感器10的信号对报警指示灯8进行控制,提醒服务员加汤。
每一个所述的容器内都设置有一个涮食盒体3,所述涮食盒体3内侧贴靠于火锅本体1的内壁且固定连接在隔板2上,涮食盒体3的外侧和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水孔4。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火锅本体1的架设,所述火锅本体1顶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圈支撑翼板5,利用支撑翼板5将火锅本体1架设在炉台上,提高了火锅本体1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另外,为了能够便于移动火锅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翼板5上对称装有一对提手6,服务员可以通过提手6提起移动火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透水孔4起到涮食盒体3内部汤液与外部容器中的汤液交换所用,因此会对透水孔4的大小有一定要求,透水孔4过小无法实现汤液交换,而透水孔4过大则会在汤液交换过程中带走食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水孔4孔径为5~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景森,未经薛景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3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