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4546.7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7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侯祥明;姚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5/00 | 分类号: | H03H5/00;G01R33/4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磁共振 成像 陷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
【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成像装置中,为了获得尽可能好的信噪比,通常将局部线圈定位在尽可能靠近受试者或者患者的身体。对于磁共振信号从局部线圈到信号处理系统的进一步传输,通常采用屏蔽的同轴线缆。局部线圈与插接到检查床的第一同轴线缆相连。与检查床的插头连接有另一条同轴线缆,其将磁共振信号从检查床引出并且继续传输到信号处理系统。
由于在高频脉冲的发送或接收阶段形成的电场和磁场,在同轴线缆的导线罩(金属屏蔽层)上感应出高频电流。在不采取合适的抑制措施的情况下会导致图像干扰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对患者造成危险。
为了抑制高频电流的产生,采用集成在患者卧榻中的陷波器。陷波器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射频线缆上的共模信号和抑制产生大电流对病人的灼烧。陷波器是根据电容和电感产生谐振的原理,在核磁共振的工作频点产生抑制信号。为符合核磁工作的工作频点,需要计算相对应的电感和电容值;计算得到的电容或者电感值在实际中很难完全匹配上。这就需要电容或者电感成为可以调整电容值或者电感值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其包括:壳体、线缆及可调电容元件,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可调电容元件布置于壳体上、且位于内腔的外面,所述线缆绕制成可调电感元件、且被布置于内腔中,且所述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并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调电容元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且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可相对于第一电极板转动或平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为金属板或覆有金属化层的绝缘基板,所述第二电极板较第一电极板小。
优选的,所述金属板或金属化层的形状为月牙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支撑可调电感元件的支架。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可调电感的螺旋槽,且支架的长度可调。
优选的,所述支架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螺孔,且螺孔中组装有金属螺丝。
优选的,所述螺丝为可导电无磁材料制成。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其包括:壳体、线缆、支架及电容元件,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电容元件布置于壳体上、且位于内腔的外面,所述线缆绕制在支架上构成可调电感元件、且被布置于内腔中,支架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螺孔,且螺孔中组装有金属螺丝,用于调节所述可调电感元件的电感值的大小,且所述电容元件与可调电感元件并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内腔连通,且所述通孔与所述 金属螺丝相对齐。
本发明的陷波器,通过可调电感元件或、和电容元件的同时使用,使陷波器在核磁工作的工作频点达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调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结构简单,调节操作方便,可调节范围更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陷波器的并联谐振电路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陷波器的并联谐振电路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陷波器的并联谐振电路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陷波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陷波器的另一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陷波器的分解图;
图5为图2的陷波器的另一分解图;
图6为图2的陷波器的又一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可调电感元件的分解图;
图8为7中的电感元件的支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4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校准的人体血压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突发疾病监护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