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沉箱连续生产建造与下水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7246.5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宏斌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E02D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8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沉箱 连续生产 建造 下水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建造预制沉箱式装置的船台建造技术。
背景技术:
笔者专利内提出的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预制沉箱建造,基本上都是在大陆边缘或岛礁礁盘表面的船台内进行,但笔者设计的预制沉箱式装置——一种特殊的沉箱,因其长度与宽度尺寸都在普通沉箱的至少一到多倍,所以如在现在的普通船台内建造是无法下水的。并且在普通船台内建造沉箱,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易于源源不断的进行沉箱建造与下水。所以为更好的建造与下水笔者设计的各种体积较大预制沉箱式装置,就有必要设计一种更适用于建造笔者设计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的建造船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标,就是提出一种可更快速建造预制沉箱式装置的船台建造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提出的一种预制沉箱连续生产建造与下水技术,其技术方案是由建造船台与可升降下水平台为主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建造船台表面建造形成的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可通过高压气囊或水囊(4)作为滚动支撑体,而移动到可升降下水平台(5)上部表面,而移动到可升降下水平台(5)上部的预制沉箱式装置,随后就可通过重力与液压控制二种作用,随同可升降下水平台(5)一起受控垂直沉降,最终移动到海水之内了;在建造船台表面建造形成的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也可先移动到可移动运输装置(11)上表面、然后再将停放在可移动运输装置(11)上表面的预制沉箱式装置,运送到可升降下水平台(5)上部,这样同样也可使停放可升降下水平台(5)表面的预制沉箱式装置,通过重力与液压控制二种作用,随同可升降下水平台(5)一起受控垂直沉降,最终移动到海水之内了。
在建造船台表面建造形成的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当通过前述方法最终运送到可升降下水平台(5)上部表面,来进行受控垂直沉降入水时,因制作多大上表面面积的可升降下水平台(5),就可提供多大底面积的预制沉箱式装置下水所需,这样就会将笔者设计的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不论制作的底面积多大,都可不制作长度很大过渡斜坡,都可将它们顺利进行下水外运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建造船台表面一预制沉箱式装置建造工位纵向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高压气囊或水囊塞入顶起相邻类凸字状支撑体之间反凸字状盖板后的建造船台表面一个建造工位纵向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其中一种可升降下水平台主体部分的纵向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其中一种可升降下水平台上部主体部分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外一种可升降下水平台上部主体部分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可移动运输装置内的其中一种可移动支撑与运输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由可移动支撑与运输条组合形成的可移动运输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另外一种可移动运输装置纵向垂直剖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内:1 类凸字状支撑体2 反凸字状盖板3 船台地面4 高压气囊或水囊5 可升降下水平台6 可升降式支撑条7 固定式支撑条8 可移动支撑与运输条进入凹槽9 可移动支撑与运输条10 可移动支撑与运输条下方滚动轮11 可移动运输装置12 行走车轮13 用于安装旋转轴的侧板与中部支撑体14 车轮旋转轴15 橡胶软垫16 定位滑动块17 非常低矮的微小型凸起18 连接条19 上下贯通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建造各种笔者设计预制沉箱式装置的建造船台,可在大陆边缘的海岸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部位等设置。但为了更方便建造后对预制沉箱式装置的运输、以及进行牵引与安放,建造各种预制沉箱式装置的建造船台,也可在已经进行吹沙填充的岛礁礁盘表面所形成的陆地上部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宏斌,未经郭宏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7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城市交通的港湾式停车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开启便捷的防盗型窨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