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及其发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2395.2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汤炎;齐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浙江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G4/00 | 分类号: | F03G4/00;F01C13/00;F01K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 井口 电站 系统 及其 发电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及其发电方法,电站系统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闪蒸灌、第三螺杆膨胀机、第四螺杆膨胀机、第三发电机、第四发电机、第一ORC系统、第二ORC系统;第二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螺杆膨胀机,饱和蒸汽进入第三螺杆膨胀机;第三螺杆膨胀机连接第三发电机,以及闪蒸罐与第四螺杆膨胀机之间的管路;第二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闪蒸罐,闪蒸罐连接第四螺杆膨胀机,高温高压卤水进入闪蒸罐,闪蒸出来的蒸汽与第三螺杆膨胀机出口蒸汽混合,混合后的蒸汽进入第四螺杆膨胀机;第四螺杆膨胀机还连接第一ORC系统;所述闪蒸罐连接第二ORC系统。本发明提出的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可提高对地热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热井口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膨胀机的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地热井口电站系统的发电方法。
背景技术
地热电站是利用地下热水、高温岩体或蒸汽作一次能源的发电站。现有的地热电站对能源的利用率低。现有地热发电站需要将不同地区的地热井热水收集在一起使用,长距离输送使热量受到损失,并且该利用方式单一,无法分级充分利用热能。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地热井口电站系统,以便克服现有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可提高对地热的利用效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地热井口电站系统的发电方法,可提高对地热的利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热井口电站系统,所述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闪蒸灌、第三螺杆膨胀机、第四螺杆膨胀机、第三发电机、第四发电机、第一ORC系统、第二ORC系统;所述第三发电机、第四发电机为同一双出轴发电机;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螺杆膨胀机,饱和蒸汽进入第三螺杆膨胀机;第三螺杆膨胀机连接第三发电机,以及闪蒸罐与第四螺杆膨胀机之间的管路;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闪蒸罐,闪蒸罐连接第四螺杆膨胀机,高温高压卤水进入闪蒸罐,闪蒸出来的蒸汽与第三螺杆膨胀机出口蒸汽混合,混合后的蒸汽进入第四螺杆膨胀机;第四螺杆膨胀机连接第四发电机,第四螺杆膨胀机还连接第一ORC系统;所述闪蒸罐连接第二ORC系统;所述闪蒸罐出口还连接一第三气液分离器;
所述第一ORC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一预热器、第一工质输送机构、第一冷凝器、第一螺杆膨胀机、第一发电机、第一气液分离器;第四螺杆膨胀机连接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第一预热器、第一工质输送机构、第一冷凝器、第一螺杆膨胀机依次连接,第一螺杆膨胀机分别连接第一发电机、第一蒸发器;第一预热器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不凝性气体排空,分离下来的液体由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至回灌井,重新注入地下;
所述第二ORC系统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二预热器、第二工质输送机构、第二冷凝器、第二螺杆膨胀机、第二发电机;所述闪蒸罐连接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二预热器、第二工质输送机构、第二冷凝器、第二螺杆膨胀机依次连接,第二螺杆膨胀机分别连接第二发电机、第二蒸发器;第二预热器的出口卤水由第二输送机构输送至回灌井,重新注入地下;
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为风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或者蒸发式冷凝器。
一种地热井口电站系统,所述地热井口电站系统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闪蒸灌、第三螺杆膨胀机、第四螺杆膨胀机、第三发电机、第四发电机、第一ORC系统、第二ORC系统;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螺杆膨胀机,饱和蒸汽进入第三螺杆膨胀机;第三螺杆膨胀机连接第三发电机,以及闪蒸罐与第四螺杆膨胀机之间的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浙江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浙江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2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