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拆式密炼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0998.2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3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舒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昶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18 | 分类号: | B29B7/18;B29B7/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拆式密炼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拆式密炼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的密炼室、位于密炼室中的混炼转子、对混炼转子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位于密炼室上方的压料装置,驱动装置的两侧设置有推动装置,密炼室与该推动装置的传动轴连接,所述密炼室包括密炼腔体及围设在密炼腔体前端的前侧板,所述前侧板通过枢轴枢转连接在密炼腔体的一侧,密炼腔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所述前侧板的锁紧装置。本发明在物料加工好后,可通过左右两侧推动装置的推动从而使密炼室分开,再手动松开锁紧装置和前侧板,使混炼转子完全暴露出来,混炼转子便可以方便取出,对于内腔和混炼转子的清理都非常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优化了工作环境,节省了人工除料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炼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快拆式密炼机。
背景技术
在橡胶产业中,通过炼胶设备对橡胶原料进行混炼来形成混炼胶,在制造混炼胶时,通常使用密炼机。在生产过程中,将生胶、炭黑、填料、油料和各种配合剂导入混炼机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借助混炼机中的转子的剪切力,将上述各种原料进行混合,来制成混炼胶。
这样的密炼机,由于具有混炼容量大、时间短、生产效率高、配合剂的损失小、改善了产品质量与工作环境、操作安全便利、减轻劳动强度、有益于实现机械与自动化操作等的优点,而广泛在橡胶生产中使用。
目前,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是翻转式密炼机,其是由密炼室、混炼转子、上顶栓(压料装置)、下顶栓栓(卸料装置)、加热冷却装置以及传动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混合料由加料斗进入开口方向朝上的密炼室,在两个相对旋转的混炼转子的间隙、混炼转子与密炼室内壁间隙、混炼转子与上下顶栓的间隙中,受到不断变化的剪切、捏炼和摩擦作用,使橡胶生热而胶化,并混合均匀,然后将密炼室的开口方向旋转90°,通过密炼室排出密炼机本体外部。
当橡胶混合胶化完全后且在橡胶热的情况时,较为柔软且具有一定的粘附性,使得橡胶再从密炼室出料时,橡胶会黏附于密炼室处,无法正常出料,需要人工长辅助出料,且当橡胶进过密炼室后仍然会积累一定的橡胶物料,造成密炼室出料不便,需要人工定期清理密炼室处积累的残留橡胶清,但是传统的翻转式密炼机对于其密炼室的内腔与转子清理都很不方便,劳动强度较大,造成人工成本过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清理,劳动强度低,可节省清理费用及人工成本,减少污染的快拆式密炼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拆式密炼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的密炼室、位于所述密炼室中的混炼转子、对所述混炼转子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密炼室上方的压料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两侧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密炼室与所述推动装置的传动轴连接,所述密炼室包括密炼腔体及围设在密炼腔体前端的前侧板,所述前侧板通过枢轴枢转连接在所述密炼腔体的一侧,所述密炼腔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所述前侧板的锁紧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炼转子设有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穿设于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下部的电机,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两个轴承,该两个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所述两个混炼转子可拆卸式分别装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装设有第一链轮,所述电机的转子上装设有第二链轮,该第二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的内腔中还装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相对运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所述混炼转子之间套设有密封环,该密封环与所述装置本体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昶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昶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0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