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对拉式锚杆及其支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7234.8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4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同彬;张玉宝;张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沿空掘巷小煤柱 拉式锚杆 及其 支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回采巷道支护技术,尤其涉及沿空掘巷小煤柱支护技术。
背景技术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沿空掘巷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既有效缓解了矿井工作面接替紧张又显著提高了煤炭资源回采率,对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现代化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上覆岩层结构演化及采动强烈扰动影响,沿空掘巷小煤柱破坏严重、变形大、稳定性差,随着巷道服务时间增加煤体承载性能逐渐降低,其支护难题包括:①小煤柱横向变形量大,片帮时有发生;②小煤柱塑性区范围大,内部破坏严重;③普通锚杆支护体长度短,支护范围小、容易出现杆体破断失效。
针对目前沿空掘巷小煤柱支护问题,国内学者发明了不同种类的支护方法,由于小煤柱宽度约为3~6m,大部分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4533482A公开的一种提高沿空掘巷小煤柱稳定性的加固方法、中国专利申请CN103244122B公开的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三位一体耦合支护控制方法;或者只采用锚索支护,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3899342A公开的沿空掘巷煤柱锚索对穿加固方法。然而这些支护方法都没有考虑到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大变形特征,使得支护体系与煤柱变形不协调,导致支护结构破断失效,煤柱最终发生整体破坏,因此沿空掘巷小煤柱支护装置及方法亟需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小煤柱支护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对拉式锚杆,并同时提供一种利用对拉式锚杆支护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对拉式锚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根中间拉杆,在中间拉杆上间隔套有两个橡胶止浆阀,在其中一个橡胶止浆阀上设有注浆孔;在中间拉杆两端对称连接有结构相同的大变形装置以及配套的托盘、螺母;其中:所述的大变形装置包括套筒、高强压缩弹簧、紧固螺栓和连接件;所述的套筒一端为带通孔的封底、另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通过内螺纹拧在连接件的外螺纹上,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内螺纹拧在中间拉杆端部的外螺纹上;在套筒内装有高强压缩弹簧,紧固螺栓穿过高强压缩弹簧后螺纹头从套筒封底的通孔中露出,使用时在露出端套上托盘和螺母。
一种利用对拉式锚杆对沿空掘巷小煤柱进行支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当在煤层中掘进出上区段下顺槽后,在预留小煤柱的煤壁上打钻孔,钻孔深度为预留小煤柱的宽度值,钻孔的排间距按照设计要求布置;
第二步、钻孔后,将对拉式锚杆逐步装入钻孔中,且使设有注浆孔的橡胶止浆阀朝向孔口,保证两个橡胶止浆阀间隔一定的间距;
第三步、将注浆管从钻孔中插入到橡胶止浆阀的注浆孔中,通过注浆装置对两个橡胶止浆阀之间区域进行注浆,形成沿空小煤柱的中间注浆区;
第四步、待浆液凝固后,在孔口端的紧固螺栓的螺纹头上安装托盘和螺母,拧紧螺母,此时孔口端套筒内高强弹簧被压缩一定长度,直至达到预紧力设计要求,从而使预留小煤柱的上区段下顺槽一侧的煤壁得到紧固;
第五步、待下区段上顺槽掘进完成后,处在孔底端的大变形装置的紧固螺栓端部从煤壁上露出,露出后在紧固螺栓的螺纹头上安装托盘和螺母,拧紧螺母施加预紧力,对小煤柱另一侧的煤壁进行紧固,从而使小煤柱形成了“中间注浆、两端预紧”的可适应大变形的煤柱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利用锚杆支护沿空掘巷小煤柱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中间注浆、两端预紧”的对拉式锚杆支护方法,实现了一次锚固、两次安装的支护技术,锚杆对拉支护体系与煤柱大变形协调作用,弥补了现有锚杆支护范围小、受采动影响易破断失效的缺点,同时锚杆中间注浆区大大提高了小煤柱核心部位的承载强度,减小了横向变形量,在高强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紧固螺栓可以适当拉出,为下区段上顺槽的锚固施工带来便利,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本发明的锚杆支护装置及方法既适应了煤柱的大变形,又保证了煤柱的安全稳定,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利用对拉式锚杆对沿空掘巷小煤柱进行支护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5为对拉式锚杆构造示意图;
图6为对拉式锚杆的套筒构造示意图;
图7为对拉式锚杆的连接件构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7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