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应力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3121.0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9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葛晓宏;李辉;陈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透明 塑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胶件的生成方法,尤其是一种低应力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属于塑胶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塑胶件在注塑成型时,因塑胶件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产品冷却收缩不均匀等因素,导致塑胶件在成型后应力分布不均,局部应力过大,影响塑胶件的物理化学性质。
对于透明的塑胶件,可以通过观察应力分布,改变工艺参数消除应力,来生产低应力的塑胶件。而对于生产低应力的不透明的塑胶件,现有的方法为将注塑成型或者机械加工之后的塑胶件进行热处理,从而消除或者降低非透明塑胶件的内应力。为了得到稳定性好的塑胶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止一次进行热处理,生产效率低,稳定性差,同时能耗高,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大批量生产,稳定性高,同时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应力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技术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S2,采用CAE技术进行工艺优化模拟,并得出工艺参数;
S3,用所述工艺参数及模具小批量注射生产透明塑胶件实验品;
S4,检测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应力分布,优化工艺方案,得出优化的工艺参数,并且改进模具结构,排除或减少模具结构对应力产生的影响;
S5,重复步骤S3和S4,直至所有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应力满足要求,最终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
S6,将所述优化后合理的模具结构用于小批量生产非透明塑胶件实验品;
S7,对该非透明塑胶件实验品进行应力检测;
S8,重复步骤S2到S7,直至全部非透明塑胶件实验品应力检测合格,确定最终工艺参数;
S9,根据最终工艺参数对非透明塑胶件进行大批量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检测为采用偏振光照射透明塑胶件实验品,观察彩色光带多寡来剖析应力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检测为采用应力偏光仪检测所述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应力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检测为将非透明塑胶件实验品在检测溶剂中浸渍,取出后观察是否有开裂。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溶剂为冰醋酸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材料的透光率大于50%。
优选地,所述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材料的透光率大于8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材料与所述非透明塑胶件的材料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塑胶件的材料选自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GPPS(聚苯乙烯),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低应力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首先通过CAE辅助制备透明塑胶件实验品,再通过检测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应力分布,并根据该应力分布制备非透明塑胶件。由于该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应力分布可以方便的检测出来,故本发明提供的低应力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的产品稳定性高,节省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低应力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非透明塑胶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计算机机辅助工程)技术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S2,采用CAE技术进行工艺优化模拟,并得出工艺参数;
S3,用所述工艺参数及模具小批量注射生产透明塑胶件实验品;
S4,检测透明塑胶件实验品的应力分布,优化工艺方案,得出优化的工艺参数,并且改进模具结构,排除或减少模具结构对应力产生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3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引起的裂纹在脆性材料中的扩展
- 下一篇:壳体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