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铜纳米线阵列在室温下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8628.9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4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郑鹏;刘婷;郭守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1391;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杨晔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铜 纳米 阵列 室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氧化铜纳米线阵列在室 温下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输出电压高、无记忆效应的优点而被广泛 应用于摄像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移动电子产品领域,而且在动力电及储 能电池等领域也表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目前商用的锂电负极材料主要是石 墨,但是石墨充放电平台低,有安全隐患。因此必须探索其它容量高,安全性和 倍率性能好的锂电负极材料。
氧化铜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674mAhg-1),导电性好且成本低廉,作为锂 电负极材料研究较热。尤其是纳米线阵列,更适合作为高倍率快速充放电电极材 料。因为每根纳米线间有空隙,这些空隙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和释放电极材料膨 胀体积,可以实现快速充放电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目前制备纳米线阵 列的方法有:1,高温(200度以上)热氧化铜基片;2,溶液生长氢氧化铜,随后 高温(200度以上)氧化Cu(OH)2纳米线阵列成为CuO纳米线阵列。这两方法都涉及 高温氧化过程,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会使纳米线长粗,线间的空隙变窄,这两个 变化不利于离子传输和保持结构稳定性。因为当纳米线变粗时,因离子插入电极 而导致的累计应力变大,会使电极微观结构坍塌,电池容量循环不可逆。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室温制备氧化铜纳米线阵列技术,所得到的纳米 线直径小(8nm),且线间的空隙大,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比容 量和循环稳定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氧化铜纳米线阵列在 室温环境下的制备方法,采用本方法能够减小纳米线阵列中纳米线的直径和增大 线间的空隙,且避免不必要的高温加热过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成本 低廉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氧化铜纳米线阵列在室温环境下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S1、取面积为1-10cm2的铜片,用0.1M的盐酸进行洗涤,洗涤后用水冲洗干 净,然后吹干;
S2、取200ml水、1ml的质量浓度为28%的氨水和40mg的NaOH进行混合,获得 混合液;
S3、反应温度为室温的条件下,将铜片置于上述混合液中浸泡96小时,获得 黑色铜片;
S4、将上述黑色铜片取出,用水洗净,然后吹干,获得氧化铜纳米线阵列。
所述室温为在温度为15-45℃条件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的制备原理是氨基和铜片先在母液中生成Cu(NH3)42+,随后被羟基和 室温作用瞬时生成CuO纳米线,并长于铜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能提高氧化铜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基于:纳米线的直径变短,空 隙变大,有利于离子扩散和缓解膨胀体积释放,从而嵌入更多锂离子;纳米线的 直径变短,会使电极累计膨胀应力小,有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
本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室温下一步形成氧化铜纳米线阵列于铜基片上,不需 要后续高温氧化过程,这一点区别与其它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可重复性 强,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利用本方法制备的氧化铜纳米线阵列作为锂 电池的负极材料,能够克服氧化铜电池容量低、倍率性能差的问题,具有循环稳 定性强、电池容量高的特点。本方法具有可重复性高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到4中制备的氧化铜纳米线阵列的XRD图。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到4中制备的氧化铜纳米线阵列的SEM 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到4中制备的氧化铜纳米线阵列作为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的充电比容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到4中制备的氧化铜纳米线阵列作为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本发明为氧化铜纳米线阵列在室温环境下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8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