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综测仪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7500.0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3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帅;吴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17/12;H04L2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温玉珍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综测仪 波束 赋形 测试 校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综测仪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及系统,所述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综测仪与待测设备进行连接;步骤S2,待测设备发送MIMO信号;步骤S3,综测仪单天线接收待测设备所发送过来的MIMO信号;步骤S4,综测仪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待测设备各个发送天线到综测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估计值;步骤S5,计算得到综测仪单天线到待测设备的多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估计值;步骤S6,待测设备将信道估计值返回至综测仪;步骤S7,综测仪将计算得到的待测设备的各个天线方向角度差值写入待测设备。本发明能够保证综测仪对接收信号的准确处理,真实反应待测设备天线角度方向差,稳定性和精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综测仪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并涉及采用了该用于综测仪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十多年来,基于WiFi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高速率的特点,灵活、低成本的布局,在众多场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广泛的用户群;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对无线网芯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台可靠、高效的WiFi综测仪对芯片进行准确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球市场上的WiFi综测仪是国外厂商领先,但我国在WiFi综测仪领域已经迎头赶上,这对保证我国WiFi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波束赋形(Beamforming,BF)是发射端对数据先进行加权再发送,形成窄的发射波束,将能量对准目标用户,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的解调信噪比,这对改善有效传送距离边缘用户的吞吐率特别有效,波束赋形可以获得阵列增益、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因此在WiFi协议IEEE 802.11n和IEEE 802.11ac中,采用了MIMO波束赋形中的闭环波束赋形,闭环波束赋形需要终端反馈信道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如码本给发射端,利用反馈信息对发射信号进行加权。
在WiFi协议中,为了获得CSI而进行信道探测有两种方法:隐式反馈和显示反馈。隐式波束赋形只需要用户端单向发送信号,也就是隐式反馈的波束赋形只需要用户端单向发送信号;在便捷性和效率上有优势,但是隐式波束赋形需要对发送端天线方向差角进行校准补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综测仪对符合WiFi协议的待测设备进行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进而能够真实反应待测设备各天线之间的方向角度差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并涉及采用了该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系统。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综测仪的隐式波束赋形测试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综测仪与待测设备进行连接;
步骤S2,待测设备发送MIMO信号,所述MIMO信号为多输入多输出信号;
步骤S3,综测仪单天线接收待测设备所发送过来的MIMO信号;
步骤S4,综测仪对接收到的MIMO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待测设备各个发送天线到综测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估计值;
步骤S5,综测仪发送SISO信号,待测设备多天线接收综测仪所发送的SISO信号,并计算得到综测仪单天线到待测设备的多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估计值,所述SISO信号为单输入单输出信号;
步骤S6,待测设备将计算得到的综测仪单天线到待测设备的多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估计值返回至综测仪,所述综测仪计算得到待测设备的各个天线方向角度差值;
步骤S7,综测仪将计算得到的待测设备的各个天线方向角度差值写入待测设备。
本发明所述综测仪为WiFi综测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处理及控制系统
- 下一篇: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