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错位硅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7411.6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2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倪江锋;王文聪;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1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错位 硅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硅酸铁锂正极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需求的日益增加,寻找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正极材料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工作重点。近年来聚阴离子结构的硅酸盐材料如Li2FeSiO4、Li2MnSiO4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这些硅酸盐材料其理论上可以脱嵌两个锂离子,比容量高达330mAhg-1,是目前商业化正极材料的2倍。由于Li2MnSiO4在循环过程中结构逐渐无定形化而丧失大部分电化学特征,因此,Li2FeSiO4是硅酸盐正极中最有应用前景的材料。
尽管Li2FeSiO4具有双电子反应的理论容量,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都只获得单电子反应的容量,这主要是由于Li2FeSiO4材料充放电的动力学极化严重,同时Fe3+/Fe4+电对的电位偏高,超出目前常规有机电解液的稳定电化学窗口。为了提高Li2FeSiO4材料的实际容量,研究者们设计了多种改进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061167.3,一种高倍率硅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公布了制备纳米多孔硅酸铁锂的办法;中国专利(201410136971.9,类石墨烯掺杂锂离子电池硅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公布了石墨烯包覆硅酸铁锂的办法;中国专利(201210207841.0,一种钒掺杂硅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布了钒掺杂硅酸铁锂的制备办法。以上方案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子和离子的动力学传输性能,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实际充放电容量。不过,由于锂电池阴极材料是一种电子和离子的混合导体,材料的电子得失总是伴随着锂离子的嵌脱。在常规Li2FeSiO4中,可脱嵌的锂离子有2个,而由于电压的限制,参与反应的电子数却只有1个。也就是说,Li2FeSiO4可反应的锂离子和电子数目在充放电过程中是不匹配的。可见以上方案对限制容量的电压问题却几乎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匹配的反应电子数和离子数、提高材料的实际可逆容量的错位硅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错位硅酸铁锂,含有Li/Fe错位结构,并具有一般聚阴离子硅酸盐晶格结构以及Li2-2xFe1+xSiO4限定式,其中x的范围为0<x≤0.5。
进一步的,所述一般聚阴离子硅酸盐晶格结构在引入所述Li/Fe错位结构后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含有所述Li/Fe错位结构的一般聚阴离子硅酸盐晶格结构为电荷中性。
进一步的,所述硅酸铁锂通过将含有锂源、铁源和硅源的化合物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锻烧得到。
借由上述方案,与现有硅酸铁锂材料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本发明的硅酸铁锂材料晶格中引入Li/Fe阳离子的错位,来更好地匹配可反应的离子和电子数,从而将部分高电压区间的储锂容量转移到低电压区间来,提高材料的实际可逆容量;
(2)当Li/Fe阳离子的错位量为0.333,锂离子与电子转移反应的数目达到完全均衡,此时单电子反应的容量为203mAhg–1,比Li2FeSiO4的单电子容量高出23%;
(3)错位结构的材料比正常结构材料具有更低的离子迁移活化能,同时,错位可以避免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重排,提高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单电子反应理论容量与Li/Fe错位量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