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太阳能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7228.6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3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禹鹏;乔亚兴;陈导;曹敏波;黄维华;王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1/00 | 分类号: | H02J11/00;H02S10/00;H02J7/35;H02J3/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太阳能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太阳能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 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和在日后的发 展中获取优势地位。环境状况已经警示我国所能拥有的排放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了,再不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将被迫 减速。
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清洁、源源不断、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 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产生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同时,电池板可 循环使用,系统材料可再利用,光伏的能源投入可进一步降低,是一项新型的 绿色环保项目。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事业,可以减轻矿物能源燃烧给环境造成 的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建设环境和谐的社会。太阳能光伏发电属国家大力 支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明显的环保和节能效果。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 大于2000小时,而且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 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 是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一项高新技术,它具有许多优点,如:安全可靠、无 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不受地域限制,无需消耗燃料,无机械转动部 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可以无人值守,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无需 额外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和 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但是目前所有的变电站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电力来维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并且变电站屋顶都是空余的,闲置的,没有被利用。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 变电站闲置的屋顶资源,搭建一套光伏发电系统,这样就能用闲置资源产生电 力来弥补变电站日常运行所必需消耗的能源。
目前我国还没有太阳能电池方阵安装在变电站的屋顶,将太阳能光伏发电 与变电站结合的供电系统,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变电 站太阳能供电系统,可以有效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变电站结合,节能减排,降 低损耗。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电站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变电 站、太阳能电池方阵、光伏汇流箱、并网逆变器、卖电电表、电网、买电电表 和负载,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方阵、光伏汇流箱、并网逆变器、卖电电表、电网、买电 电表和负载依次相连;
所述太阳能电池方阵安装在所述变电站的屋顶上;
所述光伏汇流箱和并网逆变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变电站内;
所述太阳能电池方阵把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把该直流电能输送到所述 光伏汇流箱;
所述光伏汇流箱接收来自所述太阳能电池方阵的直流电能,并把该直流电 能输送给所述并网逆变器;
所述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该交流电能通过所述卖电电 表并入所述电网,并且所述交流电能通过所述买电电表供给所述负载。
本发明变电站太阳能供电系统,在变电站的屋顶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方阵, 既美观,又稳定;将太阳能电池方阵所发的清洁电源供给变电站用电使用,降 低变电站自身能源损耗,变电站的屋顶结构与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合理结合, 变电站内部供电结构与光伏发电系统结合,可以有效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变电 站结合,节能减排,降低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变电站太阳能供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 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变电站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变电站、 太阳能电池方阵1、光伏汇流箱2、并网逆变器3、卖电电表4、电网5、买电 电表6和负载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2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