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0461.3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5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继忠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E02D5/50;E02D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地基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地基形式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地基处理工程中复合地基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中,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是传统的处理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出土,能够利用原土,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深层搅拌桩对土质和有机质含量要求较高,高压旋喷桩工艺控制严格且易造成浆液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这两种方法施工的桩体本身强度不高,因此其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力有限。在高强度复合地基中,由于预制桩身施工时存在着穿越土层困难有时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因此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桩作为复合地基的增强体,目前国内施工该类桩时多采用长螺旋压灌混凝土工艺进行施工,如CFG桩,但此类工法在成孔时采用排土法,需要现场清土且易造成孔底虚土、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上述三种方法的承载力均大部分来自于桩侧阻力,因此为了增加承载力不得不加大桩身长度,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体强度高、受力面积大、提高桩土置换率,并且充分调动桩端土体参与受力的复合地基形式及其施工方法,同时能够提高工效、环保节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及其上部褥垫层,桩基由外周的水泥土桩体和内部的混凝土桩体和桩顶扩径部和桩端载体部组成。
上述复合地基中,桩顶扩径部直径大于或等于水泥土桩体直径,其目的和作用是提高桩土置换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如上述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不出土的方式对桩位土体进行搅拌并喷入水泥浆,形成水泥土桩体;(2)在水泥土桩体强度达到初凝之前,在水泥土桩体的中间部位采用挤土的方式成孔,成孔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水泥土桩体的深度;(3)进行桩端载体部施工;(4)进行混凝土桩体和桩顶扩径部施工;(5)在桩顶铺设褥垫层。
上述施工方法中,在进行步骤(2)所述的成孔时,采用上口扩径的护筒装置沉入水泥土桩体,在桩顶挤压水泥土桩体形成扩径空间,从而在进行上述步骤(4)施工时,混凝土桩体和桩顶扩径部一次性浇注成形。
上述施工方法中,步骤(4)所述的混凝土桩体包括现浇混凝土桩体和预制混凝土桩体。
上述施工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桩端载体部施工,是指通过重锤或者夯管的升降运动对桩端土体或者向桩端填入的加固料进行夯击,经过多次夯击后使桩端下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土体被加固密实,并以实测贯入度或者设定的填料量为控制标准检验桩端密实度,从而形成桩端载体;桩端载体由干硬性混凝土、夯实的加固料和挤密土体组成。
上述施工方法中,向桩端填入的加固料,包括干硬性混凝土或碎砖或碎石或渣土或卵石或钢渣或水泥土或灰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施工方法中,以实测贯入度或者设定的填料量为控制标准,实测贯入度是指在不填料的情况下重锤或者夯管空打3击~10击的下沉数值,设定的填料量在0.1~1.8m3范围内。
上述施工方法中,当地基土体的强度较高或者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较低时,省略步骤(3)的桩端载体部施工直接进行步骤(4)的混凝土桩体和桩顶扩径部施工,或者省略步骤(3)的桩端载体部施工和步骤(4)的混凝土桩体施工,直接进行步骤(4)的桩顶扩径部施工。
本发明的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在于:
①通过以下多个方面提高桩基的承载力:一是对桩端土体或者填入的加固料进行夯实挤密,使桩端以下深度3~5米、直径2~3米范围内的土体被挤密,形成桩端载体,使桩端受力面积显著增大;二是在夯实过程中对桩底虚土沉渣进行了有效处理;三是无论地基土体如何局部变化,全部桩均采用相同的标准控制桩端密实度,因此显著降低沉降值偏差,从而有效避免不均匀沉降;四是水泥土桩在达到终凝强度后,其固结硬化效果进一步提高桩体强度。综合以上四个方面,使得桩基部分提供的承载力,相比普通长螺旋压灌混凝土工艺提高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继忠,未经王继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