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异步多包接收机制的CSMA/CA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3107.8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晋;张茗;魏俊;周远达;房玉轩;邹爱洁;桂林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H04L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楼沈律师事务所 32254 | 代理人: | 史成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异步 接收 机制 csma ca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介质访问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异步多包接收机制的 CSMA/CA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号处理、空时编码以及多天线系统等物理层技术的快速发展,接收 端具备了分离并正确解码信道中同时传输多个数据包的能力。基于物理层技术的这一发 展,传统的信道冲突模型(即单包接收机制)已经不再适用,多包接收成为信道接入机 制中的研究重点。显然,多包接收机制能够改善网络性能。已有研究表明,ALOHA以及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CSMA/CA在多包接收机制下相较于单包接收吞吐量等网络性能 均有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多包接收机制拓展到IEEE802.15.4CSMA/CA。
传统的信道冲突模型,即单包接收机制,指的是一个数据包能被正确接收当且仅当 在其整个传输过程中没有其他节点发送数据与之造成冲突。若信道中存在数据包正在发 送,其他节点就会执行退避,避免冲突。一旦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节点同时检测到当 前信道处于空闲而同时发送数据的情况,则一定会发生冲突。针对这种情况下冲突发生 的必然性,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同步多包接收机制,该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 题。同步多包接收机制允许不同的源节点在检测到信道空闲的状态下同时发送数据,接 收端具备同时正确接收多个数据包的能力,若同时发送的数据包数量在接收端多包接收 能力范围内,则所有数据包均可以被成功接收,若同时发送的数据包数量在接收端多包 接收能力范围之外,则所有数据包均由于冲突而全部丢弃。由此可以看出,同步多包接 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而造成的冲突,从而提高了信道 资源利用率。
尽管如此,在同步多包接收机制下,类似于传统的单包接收,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仍 然只有在检测到信道处于空闲的状态下才能发送数据,一旦信道上存在数据传输,节点 就会立即进入退避状态以此避免冲突发生。显然,同步多包接收限制了节点发送数据的 灵活性和独立性,不利于信道资源的充分利用。
基于单包接收机制和同步多包接收机制的局限性,我们进一步将多包接收从同步模式转 向异步模式,展开异步多包接收机制对网络性能影响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异步多包接收机制的IEEE802.15.4CSMA/CA优化方法, 通过增加多包接收能力γ和CCA阈值γc(γc≤γ)两个参数,使得CSMA/CA算法支持异步 多包接收机制,以充分提高信道利用率,改善网络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异步多包接收机制的IEEE802.15.4CSMA/CA优化方法。原本 的IEEE802.15.4CSMA/CA工作在单包接收机制下,即信道上同时只允许一个节点进行 数据通信(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其他节点一旦检测到当前信道有节点正在通信, 就执行退避;相应的,接收节点同时只能接收一个数据包。本发明在保留CSMA/CA原 有参数的基础上,增加多包接收能力γ和CCA检测阈值γc(γc≤γ)两个参数,对CCA判 定信道空闲的标准以及接收端正确接收数据的判定做出了改进,使得CSMA/CA算法支 持异步多包接收机制。在异步多包接收机制下,待发送数据的节点接入信道的过程包括:
S11.变量初始化,执行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S12.随机退避结束后,节点执行CCA进行信道检测,若检测到当前信道通信节点 数小于CCA阈值γc,节点立刻发送数据,否则令退避次数NB加1,退避指数BE=min (BE+1,BEmax),并判断NB是否超过上限值NBmax,若超过,此次数据发送失败,若 未超过,则继续执行退避;
S13.对于传输至接收端的数据包,若在其整个发送过程中信道同时通信的最大节点 数在接收端的多包接收能力γ内,则成功接收该包;若超过γ,说明该数据包在传输过程 中遭遇冲突,丢弃该包,发送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节点可以工作在ACK模式或NACK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节点可以工作在网络饱和状态或网络非饱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CW可以设置为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3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