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吸光度质量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6314.0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6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丁峰元;朱茜;赵迎晨;毛森;雷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8***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浊度 抗生素 测定 光度 质量 测量方法 | ||
1.一种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吸光度质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
(1)、选择滤光片:
首先选择4种中性灰色玻璃制成滤光片,玻璃牌号分别为 ZAB50、ZAB30、ZAB20、ZAB10,对应的吸光度牌号分别为0.3、0.5、0.7、1.0,每种滤光片长均为56-60 mm、宽均为16-20 mm、厚均为1.8-2.2 mm,透射比正反面差值≤0.001,透射比均匀性≤0.001;
(2)、组装光谱中性滤光片:
将4种中性灰色玻璃制成的滤光片分别装在滤光片支架上,滤光片支架为铝制、表面发黑,支架尺寸大小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比色皿相同,支架上有开孔,确保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发出的光完全通过支架,将4种不同的滤光片分别平放于4个支架的开孔处,用不挡光的弹簧片固定滤光片,组装成4种光谱中性滤光片;
(3)、测量光谱中性滤光片吸光度标准值:
用分光光度计对4种光谱中性滤光片分别在530 nm和580 nm进行吸光度值测量,在530 nm的测量值为该光谱中性滤光片530 nm吸光度标准值,在580 nm的测量值为该光谱中性滤光片580 nm吸光度标准值;
(4)、组配光谱中性滤光片:
每个光谱中性滤光片组包含8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0.3的ZAB5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0.7的ZAB2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1.0的ZAB1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各1片,吸光度牌号为0.5的ZAB3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5片,吸光度牌号为0.3的ZAB5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0.5的ZAB3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0.7的ZAB2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1.0的ZAB1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各1片,用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吸光度示值误差的测量;吸光度牌号为0.5的ZAB3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5片,用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通道间吸光度差异的测量;
(5)、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吸光度示值误差测量:
将吸光度牌号为0.3的ZAB5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0.5的ZAB3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0.7的ZAB2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吸光度牌号为1.0的ZAB1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的4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分别垂直置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样品槽中进行测量,4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吸光度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的最大值为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吸光度示值误差,吸光度示值误差≤0.03;
(6)、抗生素效价测定仪通道间吸光度差异测量:
将5片吸光度牌号为0.5的ZAB30中性灰色玻璃滤光片分别垂直置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各通道样品槽中进行测量,5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在各通道吸光度测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通道间吸光度差异,通道间吸光度差异≤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吸光度质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光片支架是由铝制的架体(6)构成,架体(6)上部两侧有用于将滤光片支架悬挂在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培养架上的凸头(1),架体内有用于平放滤光片的长形凹槽(2),凹槽中间设有正方形的开孔(3),凹槽(2)上部的架体上有弹簧片固定孔(4),弹簧片底端有开口(5),弹簧片(7)上部有与弹簧片固定孔(4)相对应的固定孔(9),下部开有与开孔(3)相一致对应的槽孔(8),滤光片平放于凹槽(2)中,弹簧片(7)压在滤光片上面,弹簧片经固定孔(9)、弹簧片固定孔(4)由螺钉将弹簧片固定在凹槽(2)上,使滤光片组装在支架上,构成一片光谱中性滤光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吸光度质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
(1)滤光片选择:
滤光片为4种中性灰色玻璃,玻璃牌号分别为 ZAB50、ZAB30、ZAB20、ZAB10,对应的吸光度牌号分别为0.3、0.5、0.7、1.0,每种滤光片均为厚2 mm、长58 mm、宽18 mm;
用符合《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I级要求的分光光度计对每片滤光片分别在530 nm和580 nm的透射比正反面差值、透射比均匀性进行测量;
先将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设为530 nm,光谱带宽2 nm,以空气做参比,将分光光度计校零,使其透射比为1.000,将1片滤光片放置于光路上,与光路垂直,光路经过滤光片正面中心点位置,读出透射比值,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即为该滤光片530 nm的正面透射比值,再将光路经过滤光片反面中心点位置,读出透射比值,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即为该滤光片530 nm的反面透射比值,该滤光片530 nm的正面透射比值与反面透射比值之差的绝对值为该滤光片在530 nm的透射比正反面差值,将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设为580 nm进行测量,计算该滤光片在580 nm的透射比正反面差值,每片滤光片在530 nm和580 nm的透射比正反面差值均≤0.001;
按照以上步骤,分别在每片滤光片中心点位置的上、下各20 mm处进行530 nm和580nm的正、反面透射比值测量;波长530 nm时,滤光片在上、中、下3位置透射比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该滤光片在530 nm透射比均匀性;波长580 nm时,滤光片在上、中、下3位置透射比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该滤光片在580 nm透射比均匀性,每片滤光片在530 nm和580 nm透射比均匀性均≤0.001;
(2)光谱中性滤光片组装:
制作滤光片支架,为表面发黑处理的铝制支架,架体长22 mm,宽22 mm,高96 mm,距支架上端下方12 mm处有宽3 mm的凸头(1),用于将滤光片支架悬挂在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培养架上,支架内有长58 mm,宽18 mm,深11 mm的长形凹槽(2),用于平放滤光片,凹槽上有长52 mm,宽14 mm,两端为半圆,中间为正方形的开孔(3);
弹簧片的外观尺寸为长54.5 mm,宽17 mm,厚0.5 mm,槽孔为长34 mm,宽14 mm,顶端为半圆,底端有正方形的开口(5);
将1片滤光片平放于1个支架中的凹槽(2)中,弹簧片平放在滤光片上,在支架的弹簧片固定孔(4)处用螺丝将弹簧片紧固,使滤光片固定在支架上,组装成1片光谱中性滤光片;
(3)、光谱中性滤光片吸光度标准值测量:
用符合《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I级要求的分光光度计对每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分别在530 nm和580 nm的吸光度标准值进行测量;
调整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为530 nm,光谱带宽2 nm,以空气做参比,将分光光度计校零,使其吸光度为0.000,将1片光谱中性滤光片放置于分光光度计的光路上,与光路垂直,光路经过光谱中性滤光片正面中心点位置,读出吸光度值,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即为该光谱中性滤光片530 nm的正面吸光度值;再将光路经过光谱中性滤光片反面中心点位置,读出吸光度值,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即为该光谱中性滤光片530 nm的反面吸光度值;该光谱中性滤光片的530 nm的正面吸光度值与反面吸光度值的平均值为该光谱中性滤光片在530 nm的吸光度标准值,将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设为580 nm进行以上测量,计算该光谱中性滤光片在580 nm的吸光度标准值;
(4)、光谱中性滤光片组配:
每组光谱中性滤光片包含8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其中吸光度牌号为0.3、0.7、1.0的滤光片各1片,吸光度牌号为0.5的滤光片5片,吸光度牌号为0.3、0.5、0.7、1.0的各1片光谱中性滤光片用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吸光度的示值误差测量,吸光度牌号为0.5的5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在530 nm吸光度标准值的差值应≤ 0.003,在580 nm吸光度标准值的差值≤ 0.003,用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通道间吸光度差异的测量;
(5)、仪器吸光度示值误差测量:
将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在无遮挡光路条件下,以空气为参比,将吸光度牌号为0.3、0.5、0.7、1.0的4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分别垂直置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样品槽中,每片滤光片连续测量吸光度3次取平均值为该滤光片吸光度测量值,4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吸光度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的最大值为该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吸光度示值误差,吸光度示值误差≤0.03;
(6)、仪器通道间吸光度差异测量:
将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在无遮挡光路条件下,以空气为参比,将吸光度牌号为0.5的5片光谱中性滤光片分别垂直置于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各通道样品槽中,每个通道连续测量吸光度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通道吸光度测量值,各通道吸光度测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该浊度法抗生素效价测定仪的通道间吸光度差异,通道间吸光度差异≤0.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63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解细菌纤维素的方法
- 下一篇:有机酸催化制备MQ硅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