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手机自动发送多模态求救信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4000.7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1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嘉伟;王小燕;刘鹏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W4/02;H04W4/2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手机 自动 发送 多模态 求救 信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手机应急求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机自动发送 多模态求救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智能手机 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的必备用品,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通过智 能手机更加便利地了解资讯,并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与他人的实时在线沟通。
近年来人身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年轻女性单独外出遇到 危险时需要及时向外界发送求救信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能够及时传达求救信 息。当女性身处危险环境时,需要一种能够隐秘地利用智能手机发送求救信息 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求救者暂时的人身安全,且能够使他人知晓其危险处境, 并方便及时展开救援工作。
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机也具有一定的求救信息,但该求救功能只是停留在 通过文本信息发送求救信号及位置信息,并不能将求救者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 发送给他人,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且该求救信息的发送方式不隐蔽,对于 一些手机被强制关机或其他处理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起到求援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机求救信息只是停留在通过文本 信息发送求救信号及位置信息,并不能将求救者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发送给他 人,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且该求救信息的发送方式不隐蔽的技术问题,提 供一种智能手机自动发送多模态求救信息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手机自动发送多模态求救信息的方法,设定智能手机的求救键, 其中: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紧急情况下开启自动发送多模态求救信息功能:
用户在设定的时间内,连续按设定的求救键多次,即开启控制器;
二、将智能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
1)控制器发送静音指令至音频模块,将智能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
2)控制器发送关闭震动命令至震动模块,将智能手机的震动模块关闭;
三、控制器按照设定时间间隔收集并发送多模态求救信息:
(1)、控制器收集多模态信息:
1)控制器发送调取位置信息指令至GPS模块,获取手机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 并将该地理位置信息保存在存储模块中;
2)控制器发送录音指令至麦克风模块,获取手机当前环境的音频信息,并将该 音频信息保存在存储模块中;
3)控制器发送录像指令至摄像头模块,获取手机当前环境的视频信息,并将该 视频信息保存在存储模块中;
(2)、控制器发送多模态求救信息:
控制器将存储模块中的地理位置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组合成多模态 求救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将该多模态求救信息发送至紧急联系人。
所述将智能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的步骤还能够用静默开机的步骤替代,所 述静默开机的步骤如下:
1)在手机被强制关机后的设定时间,启动控制器;
2)控制器发送保持关闭信息至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示操作模块,保证静默 开机时不启动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示操作模块;
3)控制器向电源模块发送给除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示操作模块以外的单元 供电信息,电源模块向除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示操作模块以外的单元供电, 使除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示操作模块以外的单元开启。
所述将智能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的步骤还能够用虚拟关机的步骤替代,所 述虚拟关机的步骤如下:
1)在手机被强制关机时,控制器向电源模块、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示操作 模块发送虚拟关机信息;
2)音频模块在收到虚拟关机信息后播放关机音乐,并在播放完关机音乐后保持 关闭状态;
3)震动模块在收到虚拟关机信息后进行关机震动,并在完成关机震动后保持关 闭;
4)显示操作模块在收到虚拟关机信息后播放关机动画,并在播放完关机动画后 保持关闭状态;
5)电源模块在收到虚拟关机信息后的设定时间停止向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 示操作模块供电,保证震动模块、音频模块和显示操作模块长时间处于关闭状 态。
所述将智能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的步骤还能够用虚默开关机的步骤替代, 所述虚默开关机的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4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拉链头结构
- 下一篇:微波能沥青路面养护车或设备的微波加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