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信号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1027.0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7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马全江;路晓东;任加华;刘上;赵树磊;钱之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刘香兰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信号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输出电流的测试装置,具体而言是指一种通过电光转换以及光检测电路的方式来检测待测电路板的电流状态的测试装置,能够有效且正确地判断待测电路板是否通过测试。
背景技术
显示屏幕、例如背光光源使用LED光条(LEDlightbar)的液晶显示器,其LED光条的LED灯是否可以正常运作对于液晶显示器的最终显示特性具有重大影响。传统上,生产线中通常使用测试光棒(1ightbar)来检测液晶显示器的LED光条的控制板的输出电流。测试光棒上的LED灯通常是呈单列排列,并通过人工查看LED灯的亮灭的方式来判断控制板各脚位的输出电流是否正常。然而,不同型号与规格的控制板的检测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测试光棒,不仅测试过程繁琐,而且自动化程度差。此外,通过人工方式来查看LED灯的亮灭,也容易发生判断错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测试光棒作出改进,提供一种电流信号的测试装置,其能够自动检测LED灯的亮灭,从而能够减少人工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待测电路板的电流信号的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含有光棒阵列、检测单元以及处理单元。其中,光棒阵列包含有第一连接端和多个与待测电路板的多个脚位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并且,在第一连接端与各个第二连接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由多个LED串联形成的LED光条。检测单元包含有多个光检测电路,其中,各个光检测电路都具有一个光敏电阻,各个光敏电阻分别与多个LED光条的多个LED中的一个LED一一对应而设置,并且,各个光检测电路可根据上述光敏电阻所对应的各个LED的亮灭而产生多个检测信号。处理单元与该检测单元电性连接以接收该检测信号,并且处理单元根据上述检测信号来判断待测电路板是否通过测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测试待测电路板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的步骤包括:a)将光棒阵列对应连接至待测电路板的不同脚位,其中,光棒阵列包含有第一连接端和多个与待测电路板的多个脚位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并且,在第一连接端与各个第二连接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由多个LED串联形成的LED光条;b)对上述待测电路板和光棒阵列进行通电;c)判断各个LED光条的第一个LED是否都发光,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待测电路板通过测试,否则待测电路板没有通过测试。
由此,本发明的测试装置通过其内部的检测单元自动地检测光棒阵列的LED灯的亮灭,并将电流状态的检测结果传送到处理单元以进行后续的测试动作与警示动作,整个判断过程无需依赖人工,可减少人工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方面,可选择性地使光棒阵列进一步包含有多个跳线器,并且使各个跳线器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各个第二连接端和多个LED光条的多个LED中的一个LED的阴极,从而使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待测电路板的实际规格与类型来调整所需使用的LED的数量。
在另一个方面,光检测电路包含有分压电阻,分压电阻与光敏电阻串联连接,且分压电阻和光敏电阻连接于供电单元与接地端之间,使得各个光检测电路可根据分压电阻与光敏电阻之间的串联连接端的电压值而对应地产生检测信号,并将该检测信号传送至处理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光棒阵列的主功能模块原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光检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测试流程图。
(符号说明)
1测试装置
10光棒阵列
12第一连接端
14第二连接端
16LED光条
18连接位置
20检测单元
21光检测电路
211光敏电阻
212分压电阻
213反相器
VCC1电压端
U0串联连接端
30处理单元
40警示单元
42蜂鸣器
44第一警示LED
46第二警示LED
50供电单元
52电源
54第一继电器
56第二继电器
70待测电路板
71脚位
80外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1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