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管共轴光声光谱测声器及采用该测声器的气体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3998.0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董磊;郑华丹;贾锁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11/08 | 分类号: | G01H11/08;G01N21/17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管共轴光 声光 测声器 采用 气体 探测 装置 | ||
1.一种单管共轴光声光谱测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管共轴石英增强光声光谱传感组件(55);所述单管共轴石英增强光声光谱传感组件(55)包括一个音叉式石英晶振(17)以及与音叉式石英晶振(17)相配的一个由不锈钢毛细管制成的声学谐振腔(18);所述声学谐振腔(18)垂直于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振臂侧面且声学谐振腔(18)被称为腰部(181)的中间部分位于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振臂间隙内;所述声学谐振腔(18)在位于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振臂间隙内且与两个振臂的内振动面相对应的腰部(181)侧壁上开有一对左右对称并均与声学谐振腔(18)内部连通的方孔(182);方孔(182)的宽度小于音叉式石英晶振(17)振臂的厚度;所述音叉式石英晶振(17)采用共振频率为7.2 KHz、振臂间隙为0.8mm的大音叉;音叉式石英晶振(17)振臂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0 mm, 0.9 mm和0.25 mm;所述声学谐振腔(18)的长度为25~38mm;所述方孔(182)的高度为0.2-0.33mm,宽度为0.09mm;声学谐振腔(18)的中心轴线与音叉式石英晶振(17)振臂顶端所在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共轴光声光谱测声器,其特征在于,当声学谐振腔(18)的外径小于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振臂间隙时,所述方孔(182)直接开在腰部(181)与两个振臂的内振动面相对的左右两侧壁之上;当声学谐振腔(18)的外径大于或等于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振臂间隙时,需要对腰部(181)的左右两侧进行打磨,左右两侧分别打磨后形成一对对称的凹槽结构,使腰部(181)宽度小于振臂间隙;所述方孔(182)开在左右两侧打磨后的凹槽处,装配条件是:声学谐振腔内径﹤声学谐振腔腰部的厚度﹤振臂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管共轴光声光谱测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微型气室(56),所述微型气室(56)的侧壁上沿光路分别设有一个入射窗口(51)和一个出射窗口(52);所述单管共轴石英增强光声光谱传感组件(55)位于微型气室(56)内部;所述入射窗口(51)、单管共轴石英增强光声光谱传感组件(55)和出射窗口(52)顺次位于同一光路上;所述微型气室(56)上端靠近入射窗口(51)一侧的位置设有进气口(53);微型气室(56)的上端靠近出射窗口(52)一侧的位置设有出气口(54);所述音叉式石英晶振(17)以及声学谐振腔(18)均通过设于二者下部的支座固定在微型气室(56)的底部内壁上;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两个引脚均由微型气室(56)的底部密封穿出。
4.一种气体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顺次设在光源出射光路上的透镜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管共轴光声光谱测声器(5)以及功率计(6);所述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第一引脚(12)连接到地线(11),音叉式石英晶振(17)的第二引脚(13)通过前置放大器(14)连接有一个锁相放大器(15);还包括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16);所述锁相放大器(15)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卡的一个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数据采集卡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还包括函数发生器(1),所述函数发生器(1)的一个信号输出端与光源的驱动端相连接,函数发生器(1)的另一个信号输出端与锁相放大器(15)的同步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功率计(6)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卡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入射窗口(51)、单管共轴石英增强光声光谱传感组件(55)和出射窗口(52)位于透镜组(4)的出射光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DFB激光器(3)以及用于驱动DFB激光器(3)的激光器驱动板(2);所述函数发生器(1)的一个信号输出端与激光器驱动板(2)的调制端口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气体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气室(56)的进气口(53)上通过管路顺次连接有压力控制器(9)和干燥剂(10);微型气室(56)的出气口(54)上通过管路顺次连接有气体流量控制阀(8)和机械泵(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9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