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3136.8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楠;史源;唐仕芳;赵锦宁;伍莉;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1/00 | 分类号: | A61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方便 婴儿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儿科使用的婴儿培养箱,用于发育不完全或体质较弱的新生或早产婴儿培养,在培养箱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婴儿舱内的温度、湿度等适合新生或早产婴儿的生长。现有技术中的婴儿培养箱在使用时,存在多个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主要如下:
1.由于婴儿舱的舱门是铰接设置在婴儿舱上的,打开舱门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在一些狭窄空间无法打开舱门;
2.在婴儿舱内没有固定氧气管的装置,为避免对婴儿造成伤害,医护人员只得通过绳索将氧气管固定在婴儿舱内;
3.卡接在婴儿舱侧壁上的U形卡线套为柔性构件,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
综上所述,有必要研制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通过添加舱门升降装置、氧气管固定装置,改变U形卡线套的结构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操作时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婴儿舱,所述婴儿舱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舱门,在婴儿舱左右侧壁边沿上设置有多个U形卡线套,还包括两个用于升降所述舱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根纵向设置在婴儿舱左右侧壁上的螺杆、套在所述螺杆上且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连接件、同轴套设在所述螺杆一端的皮带轮、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的皮带和驱动任一根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舱门的边沿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连接件带动舱门向上移动从而打开舱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婴儿舱左右侧壁上端的舱门压紧装置,所述舱门压紧装置包括一侧开口的中空壳体、一端滑动插入所述中空壳体内部的压紧块、两端分别与中空壳体内壁和所述压紧块接触的压簧、将所中空壳体固定在婴儿舱侧壁上的固定块。
进一步地,在所述压紧块上设置有防止压紧块磨损舱门的毛条。
进一步地,在所述婴儿舱的底部设置有方便所述皮带穿过的向上的凹陷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氧气管固定装置,所述氧气管固定装置包括纵向设置在婴儿舱内壁顶部的呈L形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拐角处的开有一通孔的凸起、上端与所述支架水平段端部中间连接的卡边和弹力绳,所述卡边的宽度小于支架水平段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上端通过一铰接设置的吸盘固定在婴儿舱内壁顶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U形卡线套内侧设置有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内嵌有呈U形的刚性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相对设置有两个,分列婴儿舱内外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婴儿舱,所述婴儿舱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舱门,在婴儿舱左右侧壁边沿上设置有多个U形卡线套,还包括两个用于升降所述舱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根纵向设置在婴儿舱左右侧壁上的螺杆、套在所述螺杆上且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连接件、同轴套设在所述螺杆一端的皮带轮、连接两个所述皮带轮的皮带和驱动任一根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舱门的边沿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螺杆转动时,所述连接件带动舱门向上移动从而打开舱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打开舱门所占空间减小,方便了医院人员在一些狭窄空间下的使用。同时,设置氧气管固定装置和改进U形卡线套,进一步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婴儿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婴儿舱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U形卡线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氧气管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前”、“后”、“左”、“右”分别与“图2”中的“前”、“后”、“左”、“右”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心内科用托盘
- 下一篇:一种人体护理机及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