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权限映射的数据安全交换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8421.0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8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帅;杨善林;金行;潘禹辰;王泽源;李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权限 映射 数据 安全 交换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权限映射的数据安全交换系统及方法,是应用于由若干个服务请求商所组成的网络中,其特征是,所述安全交换系统包括:网络接口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中心数据库。本发明能提高数据安全交换系统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可拓展性,从而为提供商提供多样化服务操作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权限映射的数据安全交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最小行政划分单位---社区,其治理方式与服务体制是社会管理的细胞,是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的信息系统或业务应用系统,采用了不同技术和体系结构,从而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社区发展需要实现这些大量不同位置、不同格式信息的共享和相互访问,使社区资源有效整合,进而集成相关的业务信息,为企业、公众和内部政务系统提供统一和一致的服务。
现如今,数据安全交换系统的开发在中的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现存在的平台耦合度低、安全性差、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提提供服务请求商接口并提供有效地管理接口,不利于社区资源的有效地交互,也难以支持便民服务、商业服务第三方便民社区数据有效地交互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权限映射的数据安全交换系统及方法,重点关注数据交流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以期能提高数据安全交换系统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可拓展性,从而为提供商提供多样化服务操作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基于权限映射的数据安全交换系统,是应用于由若干个服务请求商所组成的网络中,其特点是,所述安全交换系统包括:网络接口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中心数据库;
所述网络接口管理模块用于实现服务请求商的应答,并根据所述服务请求商的请求业务分配不同的网络接口,再处理所述服务请求商的请求业务;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交互,并对所述服务请求商和中心数据库进行权限控制,以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
所述中心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服务请求商的基本信息、权限信息、交换数据基本信息、交换数据的权限。
本发明所述的数据安全交换系统的特点也在于:
网络接口管理模块包括:服务商鉴权接口、业务数据输入接口和业务数据输出接口;
所述中心数据库包含:交换数据表ExData、服务商信息表UserInfo和服务商权限--数据权限表UsExData;
所述交换数据表ExData用于存储交换数据基本信息和交换数据的权限;
所述服务商信息表UserInfo用于存储服务请求商数据的基本信息;
所述服务商权限--数据权限表UsExData用于存储数据权限与服务请求商权限的映射关系。
所述数据权限与服务商权限的映射关系表示:具有服务请求商权限flag1的服务请求商能处理的最大数据权限为flag。
本发明一种基于权限映射的数据安全交换方法的特点是应用于数据安全交换系统中,并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不同类型接口的数据模板定义
步骤1.1、构建用于存储临时数据的缓存器,用于存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8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标贴识别物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系统文件自动清理方法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